第53章 曹范俱灭,抄缴钱粮(2 / 2)

张家大宅依旧灯火通明。</p>

粮仓大院旁边院子的正屋中,刘升负责齐了抄缴金银统计工作。</p>

红娘子、杨和庆都在一旁坐着吃面。</p>

却是杨和庆将张家人押送过来审问后,又忙活着抄缴张家秘密地窖里的金银等财物,接收张家另一处粮仓,到九点才忙完。</p>

红娘子在范家抄缴金银之余,还要搜找契书、欠条等,后来刘升又通知她将范家当铺、钱庄的账房都给整家的抓了,也是忙活到八点多才歇下来。</p>

因为暂时无需实际清点金银,只做字面上的统计,所以刘升在一张纸上写写画画,很快就完成了工作。</p>

“张家总计抄缴黄金一千两,白银四万三千两。</p>

范家总计抄缴黄金五百两,白银七千八百两。</p>

再算上曹家抄缴的黄金六百两,白银近六万两。</p>

此次总共从张、范、曹三家抄缴黄金两千一百两,白银十万七千八百两。”</p>

听刘升念完统计数据,杨和庆不禁奇怪道:“这张家抄缴的金银少,是因为张家拿钱去买了粮食,且今日还被人抢走不少。</p>

范家不是开钱庄的吗,怎么抄缴的金银那么少?白银都不足一万两。”</p>

红娘子知道杨和庆不是怀疑她贪墨,只是纯粹的疑惑,于是解释道:“俺问过范家一位账房,说是范家的钱有好些都拿去做生意了。</p>

比如放印子钱,进购南、北货物。最重要的是范家才迁居于此二十几年,累积的财富自然远不如其他大户。”</p>

刘升道:“金银抄缴多少不重要,不必刻意强求,这世道粮食比金银更可靠。”</p>

说着,刘升拿起另一张纸,却正是张、范、曹三家的屯粮统计数据。</p>

其中范、曹两家虽然碍于潜规则,不做粮食买卖,却也各自囤积了一批粮食。</p>

都不多,范家囤积了一千石,曹家只囤积了五百石。</p>

至于张家,在镇子东南边缘还有一处大磨坊,专门给粮食脱壳,外加磨面,以供应明港镇及周边集市的粮店。</p>

所以张家在大磨坊旁边也修建了一座粮仓大院,同样能囤积六千石粮食。</p>

只不过之前卖出去不少粮食,如今那里只剩两千石原粮,以及五百多石米面。</p>

这么一算,如今义军手中掌握着八千五百石粮食!</p>

刘升将这个数字说了出来,红娘子、杨和庆都是满脸喜色——张家屯粮居奇确实可恶,但他们也着实捡了个大便宜。</p>

杨和庆恰好吸溜完最后几根面条,将面汤一口喝尽。</p>

他放下碗来便道:“说起来大磨坊那边的粮仓管事倒挺懂事。今日好几波人想要趁乱抢粮,都让他带着护院给赶跑了。</p>

等俺带着义军一过去,他不仅没抵抗,反而主动开门迎接,还上交了粮仓的账目,弄得俺都不好意思杀他们,便都给放了。”</p>

刘升一听就笑了,道:“你有没有想过,你放走的是一窝硕鼠?”</p>

“硕鼠?”杨和庆一时没反应过来。</p>

刘升直言道:“我猜,那粮仓管事和护院很可能平日里就监守自盗,偷了不少粮食。今日这么好的机会,他们多半会偷走更多。”</p>

“怎么可能!”杨和庆惊诧出声,“俺只听过官吏盗卖官粮,这大户的管事竟也会监守自盗?”</p>

说完,他看向红娘子。</p>

他知道红娘子虽比他小好几岁,可走南闯北的见识却比他多。</p>

红娘子也笑了,道:“管事侵吞主家财产的事太正常了,不算稀罕。还有那管家谋害了主人,霸占家产,摇身一变成为大地主的呢。”</p>

“这么说,那粮仓管事很可能是因为偷了张家粮食,才这么痛快把粮仓交给俺的?”杨和庆终于反映了过来。</p>

刘升、红娘子一起点头。</p>

“直娘贼!”杨和庆一怒拍桌而起,“俺这就带人去将那硕鼠抓了,问问他到底偷了多少粮!</p>

俺就说呢,那么大的粮仓,怎么才存了不到一半的粮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