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变革的年代(2 / 2)

当时佛恩尤特派群众间有句名言,“他们现在敢杀了执政官,下一次就敢杀了所有佛恩尤特人!”</p>

执政官们终于在如此被动的局面下找到了这条存活下去的道路,他们没有被人们处死,而是继续在阿戈尔混得风生水起。</p>

演讲的最后,玛尔奇对着所有人声称:“一个伟大的时代将要到来了。”</p>

……</p>

战后,虽然执政官们依旧有着从前那样的威望,但吸取了这次的教训后他们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收敛,不再敢像原来那样放肆了。</p>

为了表达执政官对人民的忠诚,在泰拉前7年6月1日,阿戈尔进行了一次大幅度的改革,首先就是将阿戈尔改名为“阿戈尔联邦共和国”,又称阿戈尔第三共和国,将执政院改名为联邦执政院。</p>

在阿戈尔,由于这一年是新生共和国的建国年代,阿戈尔的纪年法也一律以当年为元年,在后世的记载中,由于立法的多次变动,阿戈尔的年份记载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泰拉大陆的年份上加7年,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之前与之后关于年代的描述都以泰拉纪年为准。</p>

由于多年来两派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两族人们逐渐形成了各自聚集的领地,阿戈尔虽然是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两派城邦加入联邦后也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权,但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p>

然后改革又换掉了一大批不合格的执政官,战后的执政院还有两百名执政官,改革后,执政院里又有一百多名执政官被革职,空缺的位置则从阿戈尔的群众中选取贤能之士补充,至于选取的执政官们是否真的是群众,真的能代表群众,舆论并没有去过分关注。</p>

虽然那些被革职的执政官中很多人都是因为失势才下台,其中也有些人在退位后依旧活跃于政坛,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执政官的大换血确实让这个队伍焕然一新。</p>

改革后的阿戈尔依旧以科技立国的纲领为准,严格要求执政官具备科学素养,制定《执政官考核规定》要求所有执政官每五年都要进行一次考核,不合格的人将逐步降低他在联邦执政院的地位,直至革职,即便这位执政官有着再高的民意,在连续三次考核失败后也会被逐出联邦执政院。</p>

这个法规让执政官的素质大幅度提升,同时严格限制了民粹的情况发生,虽然在考核上也会出现一些诸如腐败和舞弊之类的问题,但相较于之前独裁的制度,已经算是进步了许多。</p>

同时,为了进一步限制执政官的权力,分散执政官把控的资源,取消原先《技术法》里大量不合理的规定,技术的所有权范围被大幅缩小,除了一些重大秘密科技以外,不再严格限制技术权的归属,这个改动让执政官们不再拥有强大的资源。</p>

执政官还因《执政官细分法》被细分为科学执政官与技术执政官,科学执政官负责关于基础科学和技术原理的研究,技术执政官负责将研究成果运用,专研各自的领域,形象地说可以理解为科学家与工程师。</p>

这项法律不仅提高了阿戈尔科技的研究效率,也让执政官不再一人独揽某项科技成果,即便是最极端的情况,一项成果的发明也至少会有两个人参与,分散了技术独裁的风险,也加强了执政官之间的沟通,以减少误解。</p>

战后,玛尔奇因为当时那煽动人心的演讲而当选第三共和国的首任统领,与之前的统领相比,玛尔奇在执政官的地位可谓空前,仅次于千年前的乌斯凯沃拉。</p>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统领的权力变大了,而是因为执政官的权力变小了,加之战后的阿戈尔人民渴求一个伟人能将阿戈尔带向繁荣,玛尔奇是个不二的人选,支持率非常高,玛尔奇也不负众望领导改革将阿戈尔带出困境。</p>

后世对玛尔奇的评价极高,在历代统领票选中数次荣获阿戈尔最伟大统领第一名,虽然有学者指出玛尔奇的功绩只不过是建立在了当时阿戈尔的大环境下,即便没有玛尔奇,也会有其他人来领导这些改革,但依旧没人能够否认玛尔奇的成功。</p>

大约十年后阿戈尔的社会生产水平就已经完全恢复到了战争前的状态,并且这一次,社会发展的成果有很大一部分回到了阿戈尔人民的手上,阿戈尔的生产力也得到了空前解放,一个又一个的技术瓶颈也被突破,第三次科技革新也拉开了序幕。</p>

此时,虽然社会里的矛盾依旧存在,但在大发展的环境下,人人都在为了自身的前途与阿戈尔这个国家而倾尽全力,阿戈尔也走上了成为独一无二超级大国的崛起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