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克洛维斯(1 / 2)

 博士:“就和之前一样坐去都法城的那艘小船不就好了?为什么要换成武装直升机?”</p>

怀特:“之前你们应该也稍微了解了一下克洛维斯的情况,深海能源系统的交通工具在克洛维斯是被严格限制的,这架武装直升机是从伊比利亚拉来的,用的是源石技艺。”</p>

博士摸着这架看着已经有漫长岁月痕迹的老式直升机,和之前在维京岛上乘坐的那架比起来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甚至还远远比不上泰拉各军事强国军队的直升机更先进。</p>

博士开始怀念之前在都法城乘坐的那辆他至今都还叫不上名字的小车,在那平稳而又安静的环境中,即便是工作也毫无违和,而现在要忍受这架噪音无比巨大还颠簸的直升机,差距感一下就又被拉大了。</p>

除了交通工具的差距以外,城邦之间的差距,则更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p>

自他们进入克洛维斯以来,“落后”这个词语就一直在博士的脑海里反复回荡。</p>

从武装直升机的视角俯视这座城邦,让博士有种回到了泰拉大陆贫民窟的感觉,绝大多数的建筑都是最简谱的砖瓦房,并且密密麻麻地紧贴在一起,几乎没有超过六层楼的建筑。</p>

对应的是,克洛维斯的穹顶非常矮,高度大概只有三百米,根本无法与都法城穹顶的高度相比,也因此武装直升机也不敢在太高处进行飞行。</p>

楼宇之间的道路面积非常狭窄,除了主干道,几乎无法容许两辆汽车同时通过,而且这些所谓的汽车,是真的那种非常古老的款式,尾部排出的大量黑烟就足以证明。</p>

路上到处是积水的坑,以及四处都是的垃圾,要知道,博士在都法城的时候,那里的扫地机器人甚至不会放过路面上的一丝灰尘,而在这里,垃圾就像这座城里的人一样,到处都是。</p>

楼宇之间到处都拉着电线,杂乱无章的电线交错在一起,让人看了完全没有想去整理的欲望,如此巨大的安全隐患,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此而丧命。</p>

博士问:“他们用的是什么能源进行发电的?”</p>

怀特说:“大多数来自水力发电,还有开采自海底的煤炭和油,以及极少部分由爱国阵线从泰拉带来的源石。”</p>

怪不得,博士总觉得空气中有股刺鼻的味道,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这些连泰拉大陆都已经逐渐放弃的能源,能够在这座海底城邦再次见到。</p>

博士又问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粮食是如何生产的?”</p>

怀特:“就是最简单的人力耕种,不要想合成粮食那种办法,这里不是核心城,没那种技术。”</p>

博士:“仅凭人力耕种的农业能够维持600万人的生存?”</p>

怀特叹了口气说:“确实比较麻烦,克洛维斯的农业生产水平非常低下,如果不是因为面积足够大,恐怕早就出现饥荒了,不过就现在的情况也够呛,大多数人还是吃不饱的。”</p>

博士现在才发现,克洛维斯的情况并没有他之前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之前从《克洛维斯协定》中了解到的,和现在亲眼看到的,完全就是两种场景。</p>

这座城邦,不仅仅是实验城那么简单,这是一座充满了矛盾与纷争的区域。</p>

受制于深海势力的影响,目前阿戈尔的国土并没有较战争时有什么扩张,反而还因为海嗣与海怪的威胁在节节败退,海域的控制范围越来越小,但城邦的数量,则还是以战争时几乎一样。</p>

十大核心城依旧是阿戈尔的几乎全部领土,其中建构派阵营的城邦有四座,分别是都法,拜尔琪雅,赫萝恩,库尔嘉;对应原初派阵营的城邦也有四座,为希明莱瓦,芭拉,赫佛琳,乌娜,八座城邦的势力极其分明,在这些城邦里,除了举办特定会议或者活动的时候,是完全没有对方势力的执政官常驻或出现的。</p>

两派的分裂,早就已经摆在了明面上,任何一个阿戈尔人都不会感到奇怪,甚至连阿戈尔人,也自我意识地把自己划分为盖密尔人和佛恩尤特人加入对应阵营的城邦。</p>

除了已经在意识形态上渐行渐远的两大阵营城邦外,还有另外两座核心城,分别是首都福雷斯耶,以及贝萝度格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