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撩得三个大佬打架(2 / 2)

就是没有攻击性。</p>

对于任何人都不具威胁性的朝廷高官,谁会跟他作对?</p>

所以,他才得以保全。</p>

但有一件事情林苏一直没搞明白,就是曲家为什么不斩断林家这条线,以曲文东的谨慎与阅历,该当明白林家是多么敏感的一个家族,以他一惯的性情,紧跟时代潮流退亲才正常,而曲文东偏偏在辞官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将曲秀嫁到了林家,跟林家作了个深度捆绑。</p>

事出反常必有妖。</p>

但林苏到目前为止,也找不到妖在何处。</p>

进入曲家,欢迎仪式说不上热烈,但也绝对挑不出礼数的毛病。林佳良跟曲秀回到曲秀的小院居住,而林苏,则被安排在“逸仙院”居住,逸仙院,虽然并不大,但环境极为雅致,房屋五间,刚好够林苏和三女住在一起,还多了一间书房。</p>

林苏走进书房,里面收拾得整洁,一长排书架上,摆着各类圣典。</p>

林苏随手拿起一本《论语》,坐在书桌边,习惯性地将脚翘到了书桌之上。</p>

翻开《论语》……</p>

一缕幽香传来,绿衣开门而入,手托一只茶杯,茶杯放在林苏的手边,她目光落在书架上,眉头微微皱起:</p>

“相公,暗夜刚刚探听到了一个消息,这书房里原本是有大量策论和曲家家主亲手批注的圣典的,但就在咱们进来之前的一个时辰,被人搬空了。”</p>

策论和名师批注的圣典,是应试学子最宝贵的资源,因为这些东西才是真正难得的东西,相反,那些圣典,寻常书店有售,根本不算什么。</p>

应试学子早早进京,求的不就是名师指点吗?求的不就是好文章启发吗?曲家家主乃是文道大儒,进入曲家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些,但曲家偏偏搬空了。</p>

“谁搬空的?”</p>

曲晋!</p>

曲晋……曲家小世子啊,林苏轻轻摇头,娘的这都什么事儿?他踏入京城,可真没想卷入豪门子弟的那些烂事。</p>

但好象也已经卷入了。</p>

当日曲文东答应跟林家结亲,曲家原本就有不同意见的,特别是曲家二代嫡系子弟的当家人曲家辉,曲家辉什么地位?曲文东的长子,如果曲府也有世子的话,无疑就是他,而曲秀的父亲曲家杰,只不过是个庶出。</p>

而曲晋,就是曲家辉的儿子,从曲家辉那里算下来,他就是曲家嫡系。</p>

而曲秀、曲哲,全都是庶出。</p>

在讲求血统纯正的封建社会,嫡出与庶出之间的差别,乃是天壤之别。</p>

更有一宗,曲晋是文道天才,他的文才也远远超越曲哲,这个世道以文为尊,家族自然也以文为尊,后辈子弟中,最有希望在文道之上大放异彩的子弟,就成了整个家族共同的宠爱。</p>

曲晋在曲家的位置,几乎等同于林苏目前在林家的位置。</p>

他长期以来混足京城豪门公子圈,跟秦、赵、张这些家族后辈子弟打得火热,一个鼻孔出气,对于林苏这个搅屎棍自然不感冒,林苏就更不明白了,曲文东跟林氏结亲,不仅仅是冒了外围的风险,而且内部都意见不统一,他有什么理由非得这么干?</p>

这个问题,他曾跟杨知府探讨过,杨知府给出的回答是:曲文东当时身在官场,不便于跟官员对着干,现在卸任了,追求一个自在,也就遵从本心,不受约束……</p>

这个答案怎么说呢?在一般书呆子看来,似乎也成立。</p>

但林苏看来,却幼稚得很。</p>

你在做官时,不便于得罪同僚,所以暂缓,你一辞官,立马就遵从本心?拜托!你曲文东可不是一个隐士,你身后是一个巨大的家族,几百人!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还能不为他们考虑?你有官在身,好歹是个护身符,你一辞官,连护身符都没了,不应该挟着尾巴做人吗?你来这一手,典型的脑袋有坑!</p>

除非……</p>

除非你已经意识到,你曲家有大危险,不管你怎么避都避不开,不管你怎么让都躲不过,也就干脆反水,多少也可以借些力!</p>

那么,危险在哪里?</p>

林苏漫步走出书房,手儿轻轻一招,陈姐来到了他的面前,林苏轻声说了几句话,陈姐转身而出。</p>

当天深夜,陈姐回来了,在林苏耳边悄悄说了一席话……</p>

林苏的眼睛慢慢亮了……</p>

江东旧案!</p>

江东旧案,说旧其实也并不太旧,准确的时间是在五年前,五年前太子于江东起兵谋反,阴谋败露被围杀,皇帝大受刺激,一病不起,在病逝之前下达罪己诏,同时传位于自己的弟弟宁王,也就是当朝天子。</p>

当朝天子接任皇位,朝中大臣颇有不服,为什么?因为前任皇帝并非无子,他有三个儿子,一个是太子,一个是陈王,一个是淮南王,太子谋反,自动出局且不提,另外还有两王都具备传位之资格,凭什么不传嫡子反而传位兄弟?这不符合皇位传承的祖宗法度。</p>

当时风波非常之大,淮南王屯兵百万于江东,各地大军纷纷归附,眼看就要攻破京城。</p>

而在此时,北方的大隅出兵,百万大军横扫西北,大苍转眼间内忧外患,面临亡国之境,在此危亡之时,京城百位大儒联手前往泪罗江,严厉告诫淮南王,大苍面临外敌入侵,理应同仇敌忾,怎能祸起萧墙之内,给外敌可趁之机?</p>

一番痛斥,淮南王收兵。</p>

皇帝连发四道圣旨,免除淮南王叛乱之罪,免除所有大臣附逆之罪,免除所有军方将领附逆之罪,减免各地赋税三年,一套组合拳下来,国内清平。</p>

紧接着,兵部尚书张文远受皇帝之命,前往北方,签订洛城之盟,割让北方四镇,终于也换来了大隅退兵。</p>

这就是江东旧案。</p>

差点让大苍亡国的大案要案。</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