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大哥返乡(2 / 2)

林苏脸上的笑容完全绽放:“宝贝们,大功告成,抱一个!”</p>

陈姐被他抱了。</p>

崔莺被他抱了。</p>

绿衣不仅仅是抱了,还兴致勃勃地将小嘴儿凑了过来。</p>

三个正宗小老婆全都抱了一把,四人目光同时移向秋水画屏,带着几分玩味。</p>

秋水画屏优雅地跑了路……</p>

三女在蒸馏房里给全新香水定型的时候,林苏回到了西院,脸上的得意与开心让柳杏儿都有点不敢靠近,她觉得三公子今天兴致好高昂……</p>

送上了茶她赶紧撤,下一刻,秋水画屏出现在林苏身边……</p>

“我怎么觉得你今天特别开心?”</p>

“那是!”林苏笑道:“我有点担心这熏衣草出不了香水。”</p>

秋水画屏愣住了。</p>

躲进自己房间的杏儿也愣住了。</p>

秋水画屏轻轻吐口气:“你都不确定这熏衣草能出香水,就让邓伯将这些花儿全部高价收购?”</p>

“那当然得收,不管能不能出香水,都是我让他们种的,我即便决策失误,也不能让他们买单!”</p>

秋水画屏叹息:“难怪那些流民这么喜欢你,你真是事事都为他们想啊。”</p>

“你呢?喜欢不喜欢?”林苏眼睛开始有点小放肆。</p>

秋水画屏妙目白了他:“少在那里放肆哈,杏儿躲在房里盯着呢……”</p>

“你以为你真的能瞒住她们啊?你这朵花儿在月夜里一开,无边的风情你那月楼根本就锁不住……”</p>

秋水画屏又慌又羞,恨不得咬他一口……</p>

门口脚步声传来,秋水画屏再度消失……</p>

绿衣跑了过来,直接扎进林苏怀抱,勾住了他的脖子:“相公,好相公……”</p>

“小宝贝来这一手肯定有事……”</p>

绿衣仰起脸蛋:“给咱们的新香水写诗!”</p>

“来,亲一个!”</p>

绿衣热热的唇凑了上来……</p>

林苏兴致大张,手起,金纸出,偏头而视:“点菜,诗还是词?”</p>

“词!”</p>

这声音是从院门口传来的,崔莺跑了过来,脸蛋都红了。</p>

相公的嚣张,她最喜也,她最爱听的话儿就是相公直接让人点菜……</p>

林苏笑了:“陈姐,你来回答第三问,新词牌还是老词牌?”</p>

陈姐脸蛋也红了,耳畔传来秋水画屏的文道传音:“新词牌!”</p>

秋水画屏都急了,生怕陈姐犯了老毛病,陈姐的老毛病是啥?总是不忍心压榨相公,但凡针对相公的考试,在她那里总放水……</p>

陈姐有点为难了,但还是不忍拂了姐妹们的兴致:“新词牌吧……要是一时没想好,相公明天再写也行……”</p>

几女同时鄙视……</p>

林苏哈哈大笑,手起,笔落……</p>

“《春恨.熏衣》</p>

新睡起,熏过绣罗衣,梳洗了,百般宜。</p>

东风澹荡垂杨院,一春心事有谁知……”</p>

笔收,七彩霞光弥漫西院,一曲新词《春恨》登场!</p>

清新雅致到了极点的词作,迷离的七彩光,让秋水画屏芳心乱颤。</p>

即便是陈姐,也眼冒金星。</p>

绿衣轻轻吐口气:“相公,你给我出了个很大的难题,这首《春恨》新词牌我太喜欢了,我都不知道接下来这香水,到底该叫‘春泪.熏衣’还是‘春恨’。”</p>

崔莺也是无限迷醉:“‘东风澹荡垂杨院,一春心事有谁知’,相公这首新词流传天下,不知又有多少深闺怨女夜不能寐……”</p>

绿衣表示认同:“是啊,兴许又会冒出一个怨女,不远万里从京城那边过来,不管三七二十一,逮住相公叫相公……”</p>

“三七二十一”,是她学会乘法口诀后,被林苏灌输的一句俗语,但这句话里面的“从京城万里而来”啊,“逮住相公叫相公”啊,指的是啥,就不言而喻了。</p>

崔莺一头扎进林苏怀里,扯着他的袖子告状:“相公,绿衣姐姐又欺负我……”</p>

所有人全笑了,闹成一团。</p>

这首新词还没传到天下之前,林苏跟秋水画屏的一番对话先传到了义水北滩。</p>

【讲真,最近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安卓苹果均可。】</p>

义水北滩的百姓这才知道,林苏在收花之前,还根本不能确定这熏衣草真的能制作香水,为了不让流民失望,他高价收了再说。</p>

这消息一传开,义水北滩的十多万百姓眼眶全都湿了。</p>

几个老人提议,咱们给三公子建座祠堂吧,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永远记住三公子的恩德。</p>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但邓伯反对。</p>

乡亲们的好意,我家公子也是明白的,但眼前情况特殊,大家别给公子招祸……</p>

这才将“生祠”之事压了下去,事后,林苏知道了,也是百感交集,他差点成了生祠的主角,生祠啊,在他记忆中,只有明朝某个“九千岁”大太监享受过这种待遇,那真不是人该享受的,幸好邓伯还有些大局观念。</p>

次日!</p>

春光明媚!</p>

万里长江晨雾渐渐消散,在海宁古老的城池之下,如同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p>

林家全体出动。</p>

满城人自发地来到码头。</p>

因为今日,是林家的大喜之事。</p>

林家大喜,满城同喜。</p>

林母站在码头边,左侧是林佳良,他刚刚从三平县返回。</p>

右侧是林苏。</p>

他们身后,是曲秀、玉楼还有西院三女,正宗的林家首脑人物,只缺一人,秋水画屏。</p>

秋水画屏不便于出面,但她也在月楼之上,静静地站立,遥望万里长江。</p>

一条大船从下游出现,张蓬鼓帆,驰向海宁。</p>

甲板之上,三十多名身着盔甲之人齐齐站立,迎风而来。</p>

最前面之人,就是林铮。</p>

他的随行之人,是林家三十六部将。</p>

十年了,整整十年,他们浴血沙场,今日,他们终于回来了!</p>

归心似箭,近乡情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