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大宋将门三(2 / 2)

宋吹 花花和尚老道 0 字 9个月前

此时山西的辽军空前强大,西路军处境极其危险。明智的办法是立即撤退到山西中部的险关固守,以避辽军锋芒,潘美也正是这样做的。</p>

深知西路军已经无望,宋太宗下诏指示潘美,让他与杨业一起引兵护送云、朔、寰、应四州百姓内迁。</p>

这道旨意从政治上来说,绝对政治正确,任谁都不得不认同,但是从军事上来说,完全就是荒谬的了。</p>

现在的战场形势已经十分严峻了,可以说是争分夺秒,一旦被辽军包围,西路军就算是完了。与此相似的是刘备从新野撤退,也是带着老百姓,结果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而全军履没。以宋太宗赵光义的文治武功,又岂能不知道,但是他还是下了这道旨意。</p>

可以说岐沟关一战是大宋的一个转折点,精锐丧失一空,五代十国惨痛的教训就在眼前,宋太宗赵光义不得不考虑后续问题了。</p>

宋太宗赵光义之前能容得下杨业,那是有这个自信,但是现在精锐打没了,那么杨业作为北汉降军的代表,妻子又是手握重兵,听调不听宣的折家嫡女,在民间又有如此之高的声望,若是振臂一呼,大宋危矣!</p>

可是杨业并无反意,宋太宗赵光义也不能说我担心杨业会造反,所以提前将他杀了,若是这样一来,手握兵权的将领将会人人自危,国将不国。</p>

宋太宗赵光义军事才能不及宋太祖赵匡胤,但是帝王之术已经如火纯青,立即下了这么旨意,要借辽人之手除去杨业。若是杨业不中计,宋太宗赵光义也有大义名分能治杨业的罪,以堵他人之口。</p>

潘美接到这份旨意也傻眼了,虽然孙子兵法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这是以文制武的大宋,你敢有所不受试试看,言官的口水都能把你淹死,况且这份旨意占据了大义名分,充分体现了皇帝爱恤子民的拳拳之心,所以潘美硬着头皮也要执行。</p>

在护送边民内迁到达狼牙村时,辽国萧太后和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隐率领军队十多万人,再次攻陷了寰州。</p>

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兵兵力、士气很旺盛,不能和他们交战。朝廷只是让我们护送这几个州的百姓,只需带领部队从大石路出发,先派人秘密告诉云州、朔州的守将,等到大军离开代州的那天,命令云州的部队先出发。我的部队驻扎在应州,契丹人必然来抵抗,就下令让朔州百姓出城,直接进入石碣谷。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谷口,命骑兵在中路支援,那么三州的百姓,就能够万无一失了。”</p>

杨业的这个建议很好,但是监军王侁反驳他的建议说:“带领好几万精兵却如此畏惧怯懦。只需直奔雁门北川,大张旗鼓的前进。”刘文裕也赞成王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