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这场恩科不一样十七(2 / 2)

宋吹 花花和尚老道 0 字 9个月前

郭四海等人分析了半天也没有分析出来什么,龙生龙凤生龙,老鼠的儿子打地洞,郭胜将来注定只能是个海贼!</p>

于是就有人提出,会不会郭胜将来会被朝廷招安做了大官!</p>

这个说法很靠谱,也有实现的可能,例子就有不少,就像朱温,原本跟着黄巢造反,被招安后一路高歌猛进,最后做了皇帝,很符合贵不可言的说法!</p>

就在众人沉浸在封王拜将的幻想中,就有人一盆冷水浇了下来,都特么别做白日梦了,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样子,是那块料吗?高僧都说了,小少爷将来高中。。。,虽然没有说完就遭了天谴,但是意思已经表达出来!</p>

众人纷纷询问高僧是什么意思?</p>

那人也是得意非常,高僧说小少爷将来高中。。。,贵就应在这个高中二字!</p>

郭四海恍然大悟,高中。。。,高中状元啊,高中了状元那可不就是贵不可言!这个比当皇帝要靠谱多了!</p>

从此以后,“我儿有状元之才”便成了郭四海的口头禅,而郭四海的那些弟兄们也是纷纷宣扬:“我家小少爷得高僧看相,有状元之才!”</p>

如果有豪杰询问是哪一位高僧,自己也想请高僧给自己儿子看个相。。。便会有人出来告之,高僧因为泄露天机,被老天爷掀起万丈巨浪给卷走了。。。</p>

海上的豪杰都是非常迷信的,听说郭四海的儿子有高僧看相状元之才,那是纷纷来投,使得郭四海的势力暴增,也使得郭四海和他的弟兄们更是相信郭胜注定不凡!</p>

郭四海寻思着儿子跟着自己一群大老粗漂在海上可中不了状元,于是金钱开道,为自己和儿子买了个身份,化名郭海!</p>

有了身份的郭四海可不敢留在陆地上,于是骗儿子郭胜自己是海商,一年也就见几次面,每次见面都是让人把郭胜带到海边的一个小渔村。</p>

郭四海怕啊,自己的名声是越来越大,朝廷对自己的悬赏也是越来越高,难免就有豪杰有了想法,在陆地上自己可不是这些豪杰的对手,只有大海才能给郭四海安全感!</p>

郭四海有钱啊,请了最好的老师来教导郭胜,而郭胜也不负众望,顺利通过了州试、省试,迈出了状元的关键一步,取得了上京赶考的资格!</p>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p>

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p>

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誉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p>

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趋腐败,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但那是对权贵而言,郭胜可是凭实力考取的,郭四海也没这个路子。</p>

“我儿有状元之才!”,这句话自从郭胜取得了上京赶考的资格后,已经被郭四海挂在嘴边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