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二位镇抚使的脸上,都带着淡淡的笑意,想来昨日必定进步极大。</p>
即便是迈入四品都不稀奇。</p>
这次南方赈灾,除了李长安之外,他们的功劳也极大,获得的国运并不少。</p>
能有突破也是在情理之中。</p>
吏部左侍郎谭文一笑道,“南方赈灾,忠勇伯可谓居功至伟,我等也算是借了忠勇伯的光。”</p>
“今日我等即将回京述职,朝廷封赏必不会少。”</p>
“不知忠勇伯可有何想法?”</p>
“你我在南巡镇抚司中,共事也算顺利。”</p>
“忠勇伯若有想法,不妨与我等说一说,待回京后,也能帮忙从中斡旋一二。”</p>
其他人虽然心里也都各有盘算,但明面上却都在点头。</p>
至少在拉拢李长安这件事上,众人目的一致。</p>
只是想拉拢的方向的各不相同罢了。</p>
李长安的治世之才,已经完全不需要有任何质疑。</p>
连南方三府的赈灾都能完成,还有什么事做不了?</p>
唯独这脾气有点大,一言不合就要砍头,抄家。</p>
只要稍微能收敛些脾气,其他什么都好说。</p>
户部左侍郎邹伯勋笑道,“到时候长安必然会进户部……我和尚书大人已经商量好了。”</p>
“再有白鹿书院相助,长安想要在朝堂中站稳脚跟并不难,甚至有机会直接位列太和殿。”</p>
这番话说出来,却是话里带刺,虽然在笑,但其中的警告之意,不言自明。</p>
不仅称呼上更加亲切,而且又把尚书大人和白鹿书院搬了出来。</p>
于情于理,李长安除了进户部,都再也没有第二种可能。</p>
翰林院大学士沈寒松,却是捻了捻胡须笑道,“我倒是觉得一开始将忠勇伯捧上高位并非上策。”</p>
“不如进我翰林院,三年之后再入六部,方才稳固。”</p>
这个建议说出来,就连同属户部的韩守正,都觉得异常合适。</p>
邹伯勋想直接把李长安推进太和殿,不是说不可能,而是极有可能。</p>
首先南方赈灾的功劳太大,就连被皇后娘娘拿捏的文昌碑,也平安度过,这份功劳怎么赏都撑得住。</p>
再加上还有白鹿书院和户部从中发力,的确很有希望。</p>
只是这样做的话,锋芒太盛了。</p>
踏入太和殿,至少都是五品。</p>
初授官位便是五品,整个大晋有这样的先例吗?</p>
近三百年来都没听说过。</p>
李长安真要是应了这个官位,必然会被人诟病。</p>
他在京城的根基太浅了,很难站得住。</p>
但要是按照沈寒松所言,先进翰林院沉淀三年。</p>
那里是大晋官场最清贵之地,四院一监只能管六部,翰林院可不归书院掌控。</p>
进入翰林院便是镀了金。</p>
初授七品,三年后再授五品,这一步便极为踏实,谁都挑不出毛病。</p>
其余镇抚使也都在点头。</p>
这样的安排的确非常不错。</p>
入翰林院,对他们的影响都不大。</p>
反正李长安也不可能一辈子都待在那里。</p>
先进翰林院养养性子,等出来之后,就能捡现成的了。</p>
邹伯勋见状心头一急。</p>
南方赈灾结束,就意味着另一件大事即将摆上台面。</p>
虽然这件大事只是南方赈灾的延续,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影响比南方赈灾还要大。</p>
对朝廷的冲击更是远超世人想象。</p>
那就是李长安在一年前所说的新建一司。</p>
接下来回京述职,李长安便要开始推动新司建立。</p>
这种关键时候,李长安怎能去其他衙门?</p>
这帮家伙还想在这时候截胡?</p>
怎么可能!?</p>
户部衙门,必然是也只能是他唯一的选择。</p>
李长安哪里能不懂这些人心里想的什么?但还是不动声色,笑着抱拳感谢,</p>
“诸位大人的好意,长安万分感激。”</p>
“只是在下还未曾考虑这些,还得思索几日。”</p>
“届时再请诸位大人帮忙,希望各位大人可不要嫌长安烦才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