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四世同堂缺一世(2 / 2)

周太后叹道:“人要知天命,不能强求,如今哀家身边已是四世同堂,已心满意足。哀家唯一的奢念,是希望将来能看到太子长大,看太子成家生子,让哀家可以五世同堂……”</p>

听到这里,朱祐樘父子俩没什么反应。</p>

另一边的张皇后脸色瞬间就变了。</p>

张周作为局外人,看得最清楚,老太太话里话外一句都没往张皇后这个孙媳妇身上扯,却借力打力把张皇后揍得“体无完肤”。</p>

哀家劝不动你们夫妻俩,不指望你们夫妻,指望重孙子总行吧?</p>

朱祐樘好似什么都听不出来一样,笑道:“皇祖母一定能看到的。太子,还不快去给太皇太后收拾坐垫?秉宽,你也过来坐……”</p>

……</p>

……</p>

看似和睦的一家人,祖孙四代人,虽然有一代人没出现,但也算济济一堂。</p>

张周则觉得自己好像不该来这种地方。</p>

不过看看皇家人,尤其是祖母跟孙媳妇的明争暗斗,张周也觉得挺有意思。</p>

周太后端坐后,终于还是把大氅给脱了。</p>

因为太热。</p>

随后才好像闲话家常一般,跟孙子聊天,基本不把张皇后放在眼里。</p>

随即就引到一个看似很“另类”的话题中来:“……哀家听说,近日里,京城内出现一位才女,写了一首词传诵甚广,一时间洛阳纸贵!”</p>

“是吗?”</p>

朱祐樘心说,朕是当皇帝的,自然不会知晓这种事。</p>

周太后一伸手,旁边的姜吕从怀里拿出一张纸,周太后示意递给朱祐樘道:“皇帝你看看,哀家也没想到,大明能出这般的才女,‘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光是这一句,就堪比李易安了!”</p>

朱祐樘接过纸,看着上面的词句,有点摸不着头脑。</p>

张周却在观察张皇后。</p>

老太太,你还要不要再做得更明显一点?</p>

你孙子在男女之事上或是木头疙瘩,什么都不懂,但你孙媳妇能不懂吗?她就算再才疏学浅,难道听不出来你有意推崇这才女,还推荐给皇帝……</p>

“哀家不太懂,你给品鉴品鉴。”周太后还有心在催问。</p>

“什么诗词,儿臣能看看吗?”</p>

朱厚照以熊孩子的心态,觉得自己走到哪,都应该是被关注的重点,结果现在在谈什么诗词才女,他也想凑凑热闹。</p>

以朱厚照觉得,不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千里共婵娟”?</p>

本宫也懂诗词!</p>

朱祐樘看完后,点头道:“是很好,婉约中透出哀凉,却是不知她何以会有这般心态。”</p>

一般人是很难理解。</p>

一个没出阁的小妮子,没经历过世事打磨,更没经历过什么国仇家恨爱人枉死天涯,哪来的李清照的心境写出这种诗词?</p>

看诗句中,好像还挺喜欢喝酒,真为了仿李易安而仿吗?</p>

周太后道:“此女是北国子监祭酒林亨大的女儿,说来也巧,前些日子她曾入宫来,哀家还在宫后苑见过,生得是花容月貌温顺雅致……”</p>

就差说,陛下,要不你把人纳进宫里来当妃子吧!</p>

哀家已经给你把过关了,还行!</p>

“皇祖母,我们能说点别的吗?”</p>

张皇后终于忍不住,以一种“还算客气”的口吻,打断了周太后对此事进一步的深谈。</p>

张皇后突然的插话,让场面多少有些尴尬,连朱祐樘都没想到妻子居然会如此直接了当,随即他好像也后知后觉一般明白了皇祖母这是在给他保媒拉纤。</p>

周太后脸色瞬间阴暗如那房后阴躲在暗处的黑猫,瞳孔似乎带着一条随时能迸发出火星子的黑线。</p>

却因为孙子还在场,她不能发作。</p>

张周心说,来了来了。</p>

等了半天,终于看到这一幕祖母跟孙媳妇之间的斗争,你孝宗再牛逼再孝顺,就算你也没娘没婆媳矛盾,但还不是有这出。</p>

既当孝子贤孙,又想搞好夫妻关系?</p>

你当你是圣人?</p>

张周趁此时候,笑着道:“陛下,不知可否将此诗词给臣看看呢?”</p>

朱祐樘好像终于找到台阶下一般,勉强一笑道:“皇祖母,秉宽诗词的造诣也不低,先前一首桃花诗在京城也广为流传。秉宽,你给看看!”</p>

说着让戴义把纸传到张周这边,他还对张周报以一个“赶紧出来化解尴尬场面”的眼神。</p>

张周拿过纸张,眼睛只是一扫便放下,道:“以臣看来,这首词有点无病呻吟之意。”</p>

周太后蹙眉望着张周道:“秉宽啊,你何以会有如此看法?”</p>

张周道:“林家二小姐人未出阁,未经历过世事,怎会对生离死别有如此深的感悟?我看这首词,倒不像是女子所写,则好像是一男子怀念亡妻之作,未曾经历,何道‘当时’?”</p>

“你……”</p>

周太后听了,虽然觉得张周的话有道理。</p>

但她还是有些恼火。</p>

你到底帮谁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