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还考什么进士?(2 / 2)

国子监内。</p>

此时正在进行一场“面试”。</p>

翰林院派出以翰林院史馆修撰刘春为首的五人队伍,负责对先前入围的五十多名举监进行面试考核,而国子监中,国子监祭酒林瀚和国子监司业贾咏也在列。</p>

考官七人都是翰林院出身,林瀚官职最高,所以林瀚很自信,他觉得以自己的威望,要将张周扼杀在最后一轮,简直太容易了。</p>

考试内容也跟普通的科举考试一样。</p>

现场出题,所有人坐在书桌之后,限时一个时辰内写一篇文章,交卷完事。</p>

张周进来之前就留意到,这次来参加选拔的举贡,平均年龄在五十岁往上……都是那种当了半辈子举人,觉得考进士无望,又有在国子监中供职多年,在读书育人方面有一定经验的人。</p>

他们中多数会以“学正”、“教谕”等身份,留国子监或是发到地方县学。</p>

当然优异的人,干几年之后也可能会升官,一般以地方知县、县丞等为主,好一点的可能会放到通判、州同知等职位,至于想留六部任职的,除非是特殊人才,否则基本没戏。</p>

张周出场时,在场的人其实已经很疲倦了。</p>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因何而有这次的选拔考试,只知道这是皇帝临时加设的。</p>

张周来得最晚,坐在角落里,他跟别人不同,至少不需要背负太大压力,这群老贡生则好像把这次选拔当成人生最后的机会。</p>

……</p>

先前的选拔,是靠出题后自己写文章,不是现场作答,所以不能体现出学问的高低,所以最后一轮需要跟科举一样现场答题,但不用弥封和誊卷。</p>

题目由林瀚亲自出。</p>

是一道策问题。</p>

开场之后,张周便坐在角落,提笔便写。</p>

林瀚巡场,发现众贡生多都在思考,而角落里那个他最在意的人,已经奋笔疾书了。</p>

林瀚走过去,也不知道张周在写什么,冷冷道:“下笔不要太心急!”</p>

张周抬头朝他咧嘴一笑。</p>

林瀚看到张周的笑容,便来气,巡场一圈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下。</p>

过了不过小半个时辰,张周便过来交卷了。</p>

“你!”林瀚抬头瞪着张周。</p>

张周耸耸肩,大概的意思是,我完成了,就来交卷走人了!</p>

旁边的刘春笑着接过张周的考卷,在看到张周的题名之后,神色稍微僵了一下,随后也只是将卷子压在白纸之下。</p>

等张周转身出门后。</p>

林瀚想过去拿张周的卷子看看,却被刘春阻挡。</p>

刘春低声道:“林老,今日的考试,您是主考,但择选之事由翰林院完成,您是知道的。”</p>

意思是,题目虽是你出的,但考卷的好坏跟你没关系,那是我们翰林院五个人的事,你不要参与其中。</p>

林瀚冷冷道:“难道老夫看看都不行?”</p>

“不可!”刘春显得很讲原则。</p>

林瀚叹口气,没再多说。</p>

……</p>

……</p>

张周出了考场之后,就先出国子监,去跟朱厚照听评书去了。</p>

这头收完卷子之后,刘春等人便要把考卷带回到翰林院进行审阅。</p>

林瀚一把拉住刘春道:“那个张秉宽的卷子……”</p>

“我们会秉公的!且决定权不在我等,还要上报给程学士。”</p>

意思是,虽然我们五个是阅卷官,但决定权似在程敏政身上,也可能程敏政也无权决定,这事就是谁提出的谁负责,也有可能会上达天听。</p>

林瀚差点就要说,我也要去参与阅卷。</p>

但刘春没给他任何的颜面,显得公事公办的模样。</p>

……</p>

……</p>

下午。</p>

程敏政拿到了经过五名阅卷官点评后的五十多份考卷。</p>

他将装着考卷的木匣打开,再侧目看向一边坐着一脸笑盈盈的萧敬,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p>

随后他将考卷拿出来。</p>

最当首的一份,就是张周的。</p>

“萧公公,您要的张秉宽的卷子。”程敏政道。</p>

“是吗?”萧敬提起兴致,把头凑过来看一眼。</p>

但见卷子一旁空白的位置上,五名翰林院的阅卷官都给出评语。</p>

因为这份卷子是最被欣赏的,以至于五名阅卷官的评价都很高,不然也不会摆在最上的位置。</p>

程敏政道:“第一。”</p>

萧敬笑道:“就说嘛,张先生才学颇佳,应天府乡试解元是他凭本事考出来的,若只是跟几个常年不中进士的举贡比,哪有不夺魁的道理?程学士知道这份奏疏该怎么写了吧?”</p>

程敏政无奈点点头道:“在下知晓。却不知第一之外,还要选几人?”</p>

“选四五个人便可,不要太亏待,回头报了吏部,或是给放个知州、知县的官,善待便可!没想到如此容易,看来陛下和咱家都多心了!”</p>

本来还想私相授受,结果张周轻松在一群老贡生考试中拔得头筹。</p>

事圆满解决,萧敬很满意。</p>

接下来就是把事报上去,在张周来年会试不中的情况下,选派官职便可。</p>

程敏政叹道:“有此途径,他还考什么进士?若不中鼎甲,倒不如选为翰林检讨,总好过馆选熬三年庶吉士,还要过留馆选拔的一关……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