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回家练体操(2 / 2)

朱祐樘一脸热情接见了张周,先对张周说明了西北大捷的事。</p>

“……秉宽啊,伱可真是上天赐给大明,赐给朕的,西北一战一举扭转了我大明上百年来固守而难得寸进的颓势,你是大明的功臣,史书上必定要记你一笔。”</p>

朱祐樘上来就扣了一顶高帽到张周头上。</p>

张周急忙道:“陛下抬举臣了,臣不过是做了一点该做之事。谈不上有功。”</p>

朱祐樘道:“无须妄自菲薄。你的功劳应该比王越还要大,朕想给你封爵,哪怕朝中大臣定会有反对的声音,但朕觉得你配得上这个爵位。”</p>

“陛下。”</p>

张周很认真道,“臣只是推算了一下草原上的形势,再加上去年北方旱灾,各地粮食欠收,草原草场也必定长势不佳荒野大片,这才敢跟陛下进言说鞑靼要进军之事。”</p>

“另外就是草原现在有内部兼并,各方势力范围已固化,若火筛所部要袭扰我大明,想从延绥等处进发必定要担心被其余部族趁虚而入,所以才料定其想故技重施,偏关直入袭扰大同等处,优势兵力快进快出。”</p>

朱祐樘好奇道:“你是说,这是你根据经验算出来的,不是天意?”</p>

张周道:“陛下,哪有那么多天意啊,臣不过是借助了一点玄学的东西,加上臣的推论,才有此结果,当时臣也说过并做不得准。所以臣更希望,将来陛下不要因为臣的一些推算不准确,而怪罪就好。”</p>

“你呀……”朱祐樘突然都对张周有点无语。</p>

张周恭谨道:“还请陛下恕臣妄语之罪。”</p>

朱祐樘笑道:“你就是这样,明明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推崇,却非要把功劳往别人身上推,明明可以拿天意来说话,却总说得好像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就算这件事是你推演出来的,功劳也在你身上!是不是天意有何关系呢?”</p>

旁边的戴义也笑道:“是啊张先生,您这时候为何还要推辞功劳呢?还有威武天火药,那不也是您调配出来的?”</p>

张周无奈摊摊手道:“陛下,您看,臣现在刚考完会试,结果都还没出,臣不过是想日后有机会当个文官,从正途为朝廷出谋献策,这怎么还扯上赐爵的事?真要赐爵,那以后臣还如何跟那些臣僚一同商议国事?”</p>

“嗯。”</p>

朱祐樘微笑着点点头。</p>

先前张周的理由似乎不成立,但提到当官,他觉得还有几分道理。</p>

张周的目标,是要做文臣,不然也不会参加什么科举,直接接受他的选仕入朝就行。</p>

还因为张周参加科举,最近朝中那么多大事,让他这个当皇帝的都没有一个超强的顾问在身边,朱祐樘甚至是有些后悔让张周去考会试。</p>

不过朱祐樘也明白,如果张周不走科举正途,那以后无论他怎么用张周,都无法让张周融入朝臣的主流势力之中。</p>

“那这样吧。”朱祐樘做出了折中的决定,“这功劳先给你记下,若你会试不中,或是将来在军功上再有进取,一并给你算在内。就算到时朕不在,朕也会将这件事告知于太子,让他给你记下。”</p>

“多谢陛下。”</p>

张周这次没回绝,反而是很乐意便接受了。</p>

随后张周笑道:“陛下,就算没爵位,别的什么……应该有吧?”</p>

“哼,你现在想起来跟朕要赏赐?朕给你记个爵位,你还想要什么?”朱祐樘先板着脸说一句,随后拉张周到一边。</p>

他也不回去坐他的龙椅了,直接跟张周找了临时所设的座位,示意让张周坐下来,“秉宽啊,你不是说西山要开矿吗?朕决定,赐给你几个矿窑,你想开几个开几个!这算不算恩赐?”</p>

张周心说。</p>

当皇帝的可真抠,抠门水平直追我了。</p>

这算不算是近墨者黑?</p>

这半年你都在跟我这个抠门的人谈话说事情,以至于把你也给带坏。</p>

罪过啊。</p>

“陛下,这挺好的,那以后臣可就成矿主了,银子肯定不少赚。”张周笑道。</p>

朱祐樘也在笑。</p>

二人谈笑几句之后,朱祐樘自然要问及他所关心的话题了。</p>

“西北军政,秉宽你觉得,不会再有何变数了吧?”朱祐樘严肃起来。</p>

他当然担心,鞑子去而复返,到时现在所得的又成梦幻泡影,然后再来个乐极生悲,他这个当皇帝的面子可就丢大了。</p>

这问题……</p>

张周还真不好回答。</p>

本来就是历史上没发生的事,历史上火筛带兵从偏头关一路杀向大同,掠夺之后扬长而去,很多边将因此而落罪……历史上到这会王越已经死了,偏头关也没有弃守炸毁……眼前所有这一切,都是张周自身的蝴蝶效应所造成。</p>

让张周准确说出鞑靼来或者不来,他做不到。</p>

张周道:“照理说,应该是不会有大的变数,但此时也不适宜再进兵于草原,不如等草原内部纷争稍微平息之后,再伺机而动。”</p>

“嗯。”</p>

朱祐樘点头。</p>

他本来就不是那种擅于进取的皇帝。</p>

取得现在的战果,朱祐樘已经心满意足,也不会再谈什么进兵。</p>

“有你这句话,朕放心多了。”朱祐樘好像又吃了一颗定心丸。</p>

张周突然想起来回家练体操的事,请示道:“那陛下,臣是否该告退了呢?”</p>

“不着急,还有旁的事。”</p>

朱祐樘也不客气。</p>

好似在说,好不容易等你小子把会试考完了,现在逮着你,还不能盘问多久就盘问多久?想跑?没门!</p>

“先前有关建昌伯的事,你不是说可能会有地动吗?到现在还没动静,是不是……因为朕将建昌伯收押,所以这件事就化解了,天不再降罪,可以放他走了?”</p>

朱祐樘言语之间,对张延龄还是极力包庇的。</p>

张周笑道:“陛下,这才十七,有点早了吧?如果是西南边陲发生地动,最快也要四五天消息才能传到京师。”</p>

“也是。”朱祐樘叹道,“不过朕也在想,老天究竟是何意?”</p>

张周道:“陛下,臣都说了,天意什么的,做不得准!”</p>

此话一出,旁边的戴义和萧敬等人都瞪大眼。</p>

这张秉宽,说话果然跟别人不一样。</p>

明明是你说天意要降罪,让皇帝把小舅子给抓起来,皇帝果然听了你的,把人给抓了,你现在却说天意不做准?</p>

感情你在欺君,甚至是戏君呢?</p>

朱祐樘倒不意外,他问道:“你给详细说说。”</p>

张周侃侃而谈道:“臣认为,这天意呢,不过是世人所相信的天意,臣如果能推算到,便将这些偶然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联想到陛下未来可能会有的境遇,尽可能去化解这些无妄的非议。其实地方上发生地动,跟陛下如何用人,能有多大关系呢?”</p>

“哈哈。”</p>

朱祐樘闻言大笑道,“此话有道理。最相信天意的,其实是那些大臣,也只有那些大臣才喜欢拿天意说事。就比如说去年的清宁宫灾,到现在还有一堆人在以此言事,朕都不厌其烦,却还要拿出很虚心的态度跟他们探讨得失。”</p>

皇帝突然就成了无神论者了。</p>

连旁边的几个太监都在想,最信天意的不是陛下您又是谁?</p>

张周道:“臣并非为难建昌伯,只是觉得,就算要放他,还是等到二十二以后,那时确定了各地都没有发生地动,再放人也不迟。若那之前真有其事,就算这不是天意……也会有人拿天意来让陛下为难。”</p>

朱祐樘闻言心中大定,也是很欣然点头道:“那就再等几天,延龄他最近几年也的确是愈发放肆,该让他收敛一下心性。回头若皇后问及,朕也会说这是朕的决定!秉宽,你也不必担心张家人会有为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