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教坊司夜话(2 / 2)

“什么?”</p>

张鹤龄皱眉。</p>

弟弟虽然平时张扬跋扈的,但要真把弟弟塞到西北领兵……他不当熊包才怪。</p>

窝里横的人还能跑出去上阵杀敌?</p>

“我也只能帮到这里了,如果你再不满意,你给个建议?我回头就跟陛下说去。”张周耸耸肩,意思是咱都是在帮张延龄。</p>

张鹤龄道:“你就不能让陛下把人给放了?”</p>

“能啊,但问题是……大臣不答应,这件事抓不抓,放不放的决定权,又不在我身上,我说破大天就是个方士,我又能作何?”</p>

“如果我不提前跟陛下提及有地动,那回头地动真发生了,言官喋喋不休,陛下对建昌伯的惩罚或许更重。你也知道,陛下这个人最信天意这些东西的。”</p>

“李广,够得陛下信任了吧?因为清宁宫一场天火,吓得都抹脖子了!”</p>

“嘿!”</p>

张鹤龄虽然觉得张周是在推脱,不过想想,好像也挺有道理的。</p>

张周在这件事上……好像也真的没坑张延龄。</p>

天意的事,跟张周有多大关系?非但没坑,好像还在保护张延龄!如果真想张周所说的,皇帝因为建昌卫地动,逼着张延龄自刎谢罪……虽然听起来很扯淡,但也不是没有丝毫可能,到那时自己就要痛失弟弟了。</p>

“行吧,算你还会做人办事,坐。”张鹤龄道。</p>

张周笑道:“是寿宁侯你坐,我这坐得好好的呢。”</p>

“嗯?”</p>

张鹤龄可能是喝了几杯,脑袋有点不清醒,低头一看自己还蹲着,随后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p>

……</p>

……</p>

话“挑明”了,张周又收了礼物,看起来还在为张家办事,张鹤龄的敌意就没那么大了,甚至有点把张周当“自己人”的意思。</p>

不是说张鹤龄愿意拉下脸,实在是他也没办法。</p>

皇后都解决不了的人,他能干啥?而且张周身上的能耐,是他这种不学无术信天意怕死的人最忌惮的。</p>

自古,越是名利来路不正的人,越信那些神神叨叨的玩意。</p>

“张秉宽,你觉得我弟弟到西北,能立功吗?”</p>

张鹤龄这会都不跟张周探讨什么地动发不发生的事了,似乎他也觉得,只要张周说了,那地动就非发生不可,而且他似乎也觉得,让弟弟去西北不是什么坏事。</p>

张周道:“寿宁侯觉得我这提议还行?”</p>

“行,怎么不行?听说去西北,别家都在抢着去,反正本侯不想去,老二去锻炼一下也正好。就是不知道这军功容不容易得!”</p>

张鹤龄也是那种能坑弟弟绝对不坑自己的人物。</p>

反正张家外戚,有没有军功都能在京城立足很稳,自己干嘛要去西北受苦?但如果是弟弟去,那就太好了。</p>

既能给老张家争脸,还不用自己去,少个弟弟跟自己抢食吃,他寿宁侯在京城的基本盘更稳,捞得更多。</p>

张周认真分析道:“去宣府,安全性最高,但立功机会最低。去偏关,跟着王威宁混最好,但偏关现在城墙都炸没了,危险与机遇并存。至于去延绥,其实也挺不错的,就是有点远,辛苦了点。”</p>

“哎呀,看来你人没去西北可惜了,很了解啊!”张鹤龄听了,登时有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p>

西北这么多门道吗?</p>

张周听了都快自惭形秽了,这种近乎胡扯的分析,还能赢得张鹤龄如此赞誉?你们老张家果然是不出人才,糊弄你们也这么容易吗?你们身边就没有点有本事的幕僚?</p>

“张秉宽,你觉得我弟弟去哪比较好?”张鹤龄认真问道。</p>

张周也很认真回答:“那就去偏关吧,有王威宁在,鞑靼多半不敢再折返回来,跟着名将也容易混军功。王威宁这个人最喜欢巴结权贵,到时跟他打个招呼,王威宁肯定会多加照顾,有什么立功但不危险的事,一定让建昌伯去。朱知节就是这么混出来的。”</p>

“嗯。”</p>

张鹤龄又在满意点头。</p>

很符合他的预期。</p>

“张秉宽,认识你之前,觉得你很不识相,还以为你跟周家的人走得很近,还帮他们把修清宁宫的差事给抢了……你不用解释,我知道,你只是定了个很苛刻的规矩,为了在陛下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是吧?那都过去了!以后你跟着我们兄弟,保管让你跟李广一样,混得风生水起。”</p>

张鹤龄开始给张周画饼。</p>

张周心说,想让我跟李广一样不得好死?</p>

他爷爷的,你是诅咒老子呢?</p>

“听说太皇太后还经常叫你过去,就没跟你说点什么?”张鹤龄道。</p>

张周道:“明着没说,但我好像知道,太皇太后想给陛下纳妃。”</p>

“这……你都知道?”</p>

张鹤龄也很意外。</p>

这么机密的事,居然你小子也能猜出来?很上道啊。</p>

张周道:“太皇太后多番问及龙嗣的问题,让我给陛下调理身体,但你知道,陛下的身体就是因为长期服用李广的丹药,积毒太深所致,一旦不用那些丹药,身体恢复过来,陛下很快就能龙精虎猛,有些事……其实就算太皇太后不说不办,就怕是……”</p>

张鹤龄越听越觉得张周的思想很“超前”。</p>

或者说,他是很少跟“聪明人”打交道,他眼中也瞧不起文人,眼看张周在他弟弟的事情上好像还在帮张家,再加上张周身上有些神乎其神的能力,被张周这一分析,他登时听进去,还有点开始推崇的意思。</p>

“继续说!”张鹤龄见张周话说了一半,还忍不住催促。</p>

张周想了想,斟酌了一下字眼:“陛下纳妃,或是早晚的事。”</p>

“嘶……”张鹤龄听了这话,并不恼。</p>

张周知道,这又是个人立场问题,如果张皇后本人听到这话,肯定跟他瞪眼。</p>

但张鹤龄听了,就不会。</p>

张鹤龄道:“说来也是,这历史上哪个皇帝会只守着一个皇后的?前几年,陛下是太虚了,那张周,这就是你的不对,你干嘛让陛下的身体恢复?”</p>

从历史过来人的角度,知道朱祐樘夫妻俩伉俪情深,朱祐樘也做到了始终如一,但从当局者的角度,自然就会去揣测未来未知的走向。</p>

张周惊讶道:“寿宁侯,这话大不敬啊,你到底是希望陛下好,还是不好?”</p>

“没外人,就不能直说吗?那张秉宽,你明说,有什么办法能阻止陛下纳妃?你再给陛下配一些丹药,让他身体……那个回去?”</p>

张周很意外。</p>

这是多没脑子才能说出这种话?</p>

张周摇摇头:“没办法,堵不如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