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该死不死(2 / 2)

刘瑾问道:“殿下,咱去哪?”</p>

“当然回东宫。幸好没拿我的枪来,不然定被那小捣蛋鬼给抢走,还有本宫的自行车……”</p>

刘瑾道:“太子殿下,张先生不是说,要给您特制一辆?”</p>

“特制的没来,先骑这个过过瘾,走,回去骑自行车去!”</p>

……</p>

……</p>

偏头关。</p>

这天晚上,总兵府内很热闹,一群人都在焦急打听消息。</p>

因为在当天入夜之前的一次军事会议上,偏关的顶梁柱王越,再一次因为胸痹,也就是心脏病梗在了人前。</p>

王越对于偏头关,乃至于西北的意义都太过于重大,很多人是跟着他混饭吃的,也怕他如果死了,鞑靼人会趁虚而入攻打城关损坏严重的偏头关。</p>

“王帅已无大碍,他请武平伯、襄城伯和朱参将进内。”</p>

其余的人知道王越没事,这才放心离开。</p>

陈勋则与李唐、朱凤进去探望王越,在陈锐被调回京之后,现在偏关的日常军务,主要也是由这三人来完成,朱凤一时间都可以跟陈勋和李鄌平起平坐,相当于是偏头关的副总兵了。</p>

王越躺在病榻上,脸色好了很多,正坐在那平复着气息。</p>

随军的大夫则背着药箱出去了。</p>

“王老,您没事吧?”</p>

朱凤对王越的关心是最直接和真诚的。</p>

他年轻,也单纯,他觉得西北少不了王越,再加上王越对他好,他也懂得感恩。</p>

随后未参加军事会议的监军中官张永,也闻讯赶来。</p>

王越微笑点头道:“用了药,已无大碍,不过这两日,老夫可能要先休养一下。”</p>

张永最后进来,却显得很急切道:“哎呦,王总宪啊,这偏关少不了您,您这个主心骨不在,下面的将士还怎么用心御敌?”</p>

王越道:“张公公,不是老夫非要推辞,只是……力不能支。这已是半年来,老夫第二次险些死在这胸痹的痼疾上,若是这么走了,只怕是……唉!”</p>

话没说完,但有心人都能听出来。</p>

王越一反常态说要养病,不是因为王越想懈怠,只是王越知道,如果他再继续这么操劳下去,人嗝屁了,那该得到的爵位或许就得不到了。</p>

为了王家的爵位,他也只能先忍住勤于公务的责任心。</p>

“王总宪,您说笑了。”张永笑道,“咱家刚得知的消息,说是京师朝堂上,已经在议论是给您封侯还是封伯的问题了,大臣主张封伯就行,可陛下说要在您为威宁伯的基础上赐爵,争取要给您丰厚,这两天估计就要有结果了。”</p>

“是吗?”</p>

听到此消息,王越差点直接从床榻上下来。</p>

但随后身体又撑不住,剧烈咳嗽起来。</p>

“您保重。”朱凤赶紧过去扶住。</p>

旁边的李鄌和陈勋则皱眉打量着朱凤,那眼神好似在说,你献什么殷勤?</p>

该死不死,他死在西北才好呢,反正鞑子忌惮威武天火药不敢再来,他死了军功就要落到我们身上,而且也没人再对我们说三道四。</p>

普通军将对王越是推崇至极。</p>

但西北的这些有爵位在身的勋臣,对王越是又敬又恨。</p>

王越也不是什么大肚能容的敞亮人,或者说,王越只喜欢收买下面军将的人心,对他们这些勋臣,则小肚鸡肠时刻算计。</p>

张永又笑看着朱凤道:“朱参将,还得知消息,说是令尊成国公,已得陛下的旨意,要调延绥为总兵官,协同防御延绥等处。你们父子皆都英杰啊。”</p>

“哦。”</p>

朱凤不觉得有多荣幸。</p>

或许有人能把他带回京城,他才能宽心。</p>

西北这地方……吃不好睡不好,简直让他心焦,这种寝食难安的日子他过够了。</p>

王越道:“西北的军务,就交给尔等,知节,老夫在奏功的上表中,特别提到了你的功勋,或许你回头就能加封为伯,好好做事。”</p>

本来李鄌和陈勋心情就不好,听了这话,他们更是觉得王越心偏得很厉害。</p>

陈勋道:“王老,这胸痹的毛病,身边人也有,您这是……如何救治的?”</p>

好似在说,别人得了胸痹,梗过去就直接没了,你这个怎么能活过来的?还两次?有什么妙招没有?</p>

王越笑道:“这就要说到陛下身边,有一位张先生,就是调配威武天火药的那位,我的救命之药,就是他给的。”</p>

“这……”</p>

陈勋不太明白。</p>

显然从陈勋的角度,就不太喜欢去查皇帝身边有什么近臣,自然对张周的事所知就不多。</p>

“这都不知道?”张永笑道,“西北这一战,早就在张先生算计之中,不然你们当王总宪为何会出现在偏关?又当为何鞑靼人能被杀得夹着尾巴逃走?”</p>

陈勋和李鄌这才知道,原来皇帝身边的能人,把一切都给算到了。</p>

怪不得当初想不明白皇帝为何会让他们来偏关备战。</p>

感情不是你王威宁有能耐,是那位张先生神机妙算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