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宁远无战事(2 / 2)

朱祐樘这么说都算是客气的。</p>

把你们召到内廷来,客客气气把事告诉你们,连具体的地点你们都知道了,也告诉你们这场战事是怎么安排的。</p>

你们还想怎样?</p>

要提出反对,首先你们要说,张周的提议到底哪里出了错,你们能说清楚吗?</p>

刘健终于忍不住道:“陛下,用兵之事,老臣并不反对,但用安边伯之事,仍有商议余地。”</p>

这会刘健也看出来了,反对这一战,没用,皇帝心意已决,再加上这只是一次备战和设陷阱,皇帝下令让辽东去布置,也行。</p>

本来朵颜三卫就已经连续攻打大明边陲,皇帝想让辽东加强戒备有错吗?</p>

仗可以打,但以朱凤为帅,却不行。</p>

“几位,朕问你们一句,如果说这世上有人可以对此战的安排,全盘服从,丝毫不怀疑而坚定执行的话,朝中除了安边伯之外,还有何人?”</p>

皇帝突然问了个角度很奇特的问题。</p>

此话一出。</p>

张懋最先听出一些苗头。</p>

皇帝这意思是……名义上此战并不设都御史主持全局,但其实这一战的总指挥,就他娘的是张秉宽啊!</p>

让一个人在京城里遥控指挥这么一场战事,说扯淡吧,是挺扯淡的,但若是张周能掐会算是个半仙的话,倒也没毛病。</p>

但关键是你能掐会算没用,要看前线的人能不能把张周的军令给执行下去,你说往东,前线非往西,那你就算把天意都算得很透彻,该败还是会败。</p>

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p>

张周指挥别人……就算是刚得了大便宜的王威宁,会全盘接受吗?</p>

接受个鬼。</p>

王威宁的作战经验比张周强了太多,王威宁最多会听个提议,剩下如何执行,那都看起临场发挥了。</p>

可要是换了朱凤……</p>

这货别的不行,但在听张周命令这件事上,绝对会听得一板一眼,丝毫不带纠错和迟疑的,让他带兵往坑里跳,这小子估计也会毫不犹豫跳进去。</p>

如果是这么分析的话,那朱凤简直是朝中最奇葩和最另类的一号,舍他朱凤没谁。</p>

李东阳此时算是硬着头皮道:“陛下,可以调王威宁。”</p>

朱祐樘道:“李阁老,朕也不是没想过,但如今到底是偏关的安定重要,还是辽东更重要呢?”</p>

又是发自灵魂的拷问。</p>

你们文官不是最排斥王越?</p>

现在为了打消朕用朱凤的念头,你们都要把王威宁举荐出来,但问题是……现在只是去辽东设个口袋阵,等着朵颜三卫来投,杀鸡焉用牛刀?把王威宁调辽东是挺好的,可西北怎么办?</p>

偏关连城墙都快炸没了,达延汗的鞑靼主力还没什么损失呢,就算是火筛,也不敢说他不会卷土重来。</p>

不以王威宁震慑群狼,让他去辽东跟朵颜三卫玩设伏?</p>

你们文官是不是也开始分不清主次?</p>

刘健实在听不下去,他道:“陛下,就算您执意如此,是否也该让张贡生随军前去,哪怕是当个幕僚,也好过于留在京城操控一切?”</p>

话还是挑明了说。</p>

此话一出,张懋、李东阳、谢迁和马文升同时打量着他。</p>

还是你老刘敢说啊。</p>

不过也对。</p>

张周还是别考什么殿试了,让他去辽东,回头赐他个进士就行,要不打赢了给他赐个爵位,就别来祸害我们文臣!</p>

“此事就先如此定,不必再更变,殿试未进行,也等不得。这一战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三月下旬之前就会有结果……若西北真有安边伯应付不了的地方,朕会加封户部郎中王琼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p>

皇帝也等于是在他们他们。</p>

朕也是做了两手准备的,王琼名义上是去运粮的,但其实就是朕安排的备用棋子。</p>

朱凤在关键时候不行,他顶上。</p>

……</p>

……</p>

几位元老大臣见劝不动皇帝,干脆也就不劝了。</p>

主要是想劝,角度都不好找。</p>

说张周的预言不可能兑现,既不兑现,宁远不会有下一步的战事,朱凤去了宁远也是个摆设,他一个人也不可能左右辽东局势。</p>

那是担心张周预言准确?</p>

可要是说准确,那张周用一个能坚定执行他命令的朱凤,取得大捷的概率是非常大的,用朱凤也没毛病。</p>

凭什么认为张周能准确预言朵颜三卫下一步的目标是宁远,却还要认为他能在给朱凤的战略中失当?</p>

正反都不好切入。</p>

在文官看来,大概率辽东是不会有事的,或者说是宁远不可能有战事发生。</p>

那既然也不知道朵颜三卫下一步来不来,或者来了攻打哪,那皇帝用不用朱凤去宁远布口袋阵……全看陛下您自己的心情。</p>

陛下,您高兴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