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真才实学(2 / 2)

朱晖面色尴尬。</p>

我问的是是否如实记录这回事吗?问的明明是我的成绩好坏!</p>

意思是还要保密?</p>

张鹤龄笑呵呵道:“那本侯表现最好,你看每次打过去,那草堆还有一个好完好的?”</p>

“大舅,谁给你的信心?还能这么不要脸的?”朱厚照笑呵呵,一点都没给张鹤龄面子。</p>

饶是张鹤龄脸皮厚,听了这话都不由面色尴尬望望周围的人,突然就觉得每个人都在嘲笑自己。</p>

朱厚照笑道:“每次轮到你,本宫就发现都是一个套路,往前打就行了,又不是你点炮,意思是这战术有没有你都行呗?”</p>

“呃……”张鹤龄强行辩解道,“所谓的开炮,就是要让敌人震慑,不往前开,难道往后开?”</p>

本来一些人对张鹤龄也没报什么期待的,此时也不由用鄙夷的目光望过去。</p>

朱厚照笑呵呵道:“最近本宫学《孟子》写文章,有一道题目,叫做‘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说得就是你吧?”</p>

“哈哈哈……”张懋已经忍不住大笑起来。</p>

张鹤龄皱眉道:“啥意思?”</p>

周围的人都不由摇头叹息,这货连四书五经都没学全,就以为自己牛逼轰轰的,这种人怎么好意思在大明官场混的?</p>

朱厚照也不解释,朝唐寅一伸手道:“把成绩拿来,本宫回宫的时候,给父皇送去。”</p>

“是。”</p>

唐寅恭敬把成绩单合上,呈递给朱厚照。</p>

朱厚照一副“我已经掌握你们命运”的脸色,显得很自豪,拿着成绩单就要下山回城。</p>

不是他不想留下,而是他没有选择,他知道如果自己再不走的话,下次再想出来看热闹就没机会了。</p>

“张先生,说好了的,下次一定还带我来!”走的时候,他还不忘叫张周到一边,提醒一句。</p>

……</p>

……</p>

一次简单的考校结束,张周也准备回城。</p>

本来他打算跟王守仁好好谈谈,但王守仁这个人……很特别,说白了就是有点“孤傲自傲”,对什么事都很冷漠,二人除了在王守仁初到研武堂时,有过一次比较深入的对话,由张周说明了研武堂创办的意义,剩下连独处的机会都没有。</p>

也在于张周的任务并不单纯是研武堂教这群人开炮。</p>

他平时的工作太忙。</p>

也就没心思去跟王守仁再深谈。</p>

可能也有现在跟王守仁之间交情不深厚的缘故,上来他就当了王守仁的“上司”,再加上他张周于文官中的风评不是很好,张周也知道凡事不能操之过急。</p>

当天他本要邀请王守仁一起进城饮茶,也被王守仁婉言谢绝。</p>

大概的意思。</p>

公事公办。</p>

研武堂内有什么事,你直接吩咐下来就行,离开研武堂就相当于下班了,下级不跟上级有过多接触,免得被人说是我巴结你。</p>

“张先生。”</p>

王琼则很客气。</p>

张周笑道:“王郎中最近于研武堂中很累吧?不过第一批学员,应该也快教出来了,比预期要快了很多,接下来会调一批人来,就没第一批这么多,以后更多是教一些理论上的知识。就要多靠王郎中你了。”</p>

“哪里哪里,在下一定竭尽所能。”王琼笑着说道。</p>

历史上,是由王琼欣赏并器重栽培了王守仁,王琼相当于王守仁的伯乐。</p>

而这次张周连同伯乐和千里马一起给挖过来,结果千里马好像有点抗拒,而伯乐自己则很识趣。</p>

这就是张周所要达到的效果。</p>

先不论你能力高低,能说得话最重要,如果是传统的文官,杨廷和、王华、杨一清那种,跟他们能沟通得来吗?</p>

但因王琼就很善于官场应酬,话就说得很通透,在办事尤其是交接沟通等方面就很轻松。</p>

张周道:“还要先回城,就不与王郎中多聊。请!”</p>

“请!“</p>

……</p>

……</p>

张周最近还是很“忙”的。</p>

他主要任务在于教太子上课,平时最关心的就是西山煤矿的事,现在煤矿已有了初步的成效,蒋老头把煤矿给开了起来,并有煤炭出产,最近已运了两批回城,张周都很满意。</p>

不过有点麻烦的是,除了这几件事之外,他还要去翰林院瞅瞅修《大明会典》的进展,最近他为了减轻自己一方面的压力,也就是不用再管修书的事,他想了个办法。</p>

准备用最直接的方式,把《大明会典》半成稿,加上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还有总结等,经过修缮之后,变成“完成稿”给皇帝进呈一本。</p>

修这种典籍,光靠张周一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张周也知道自己没法把整篇的《大明会典》都背诵下来,但《大明会典》本身就只是一部专业著作,讲的是体制规则,包括《诸司执掌》、《皇明祖训》、《大明集礼》、《孝慈录》、《大明律》等专业内容。</p>

张周直接用万历重修的版本作为最终稿,准备上来就搞个“一次定型”。</p>

张周也很清楚,历史上《大明会典》的第一版虽然于弘治十五年修撰完成,但一直到弘治十八年弘治帝驾崩,也没刊行。</p>

后来在正德四年,正德皇帝下令,由时为首辅的李东阳重新校对,并于正德六年才第一次刊行。</p>

《大明会典》的成书,也可说是弘治帝朱祐樘临死之前的一大遗憾了。</p>

张周来大明还有个目的,那就是不给历史留遗憾。</p>

杨廷和等人不是靠修《大明会典》彰显自己本事的吗?张周觉得,有我在,就没你们什么事了,我自己搞定,免得你们觉得我是个面瓜什么事都做不出来,只懂得讨好皇帝。</p>

让你们知道什么叫真才实学。</p>

所以最近他没事,都在暗地里修书,最多是有些东西不太完善的,靠一些初稿来进行详细校对,并以弘治时期和万历时期的一些律法人文变化,做一些增改而已。</p>

“张兄,还是你有本事。”</p>

下了山,还没等上马车,朱凤便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张周。</p>

张周笑了笑道:“知节,可不要妄自菲薄,不是我有本事,是都有本事,只是你的某些本事可能还没发觉出来。你何以会有这般感慨?”</p>

有本事?</p>

张周想说,我本事多了去了,不知道你感慨的是哪一种。</p>

朱凤道:“太子平时顽劣,你都能治得他服服帖帖,恐怕连陛下都没法如此教太子。”</p>

别人没看出来,朱凤可能是跟朱厚照相处多了,逐渐发现,张周是唯一一个能制住朱厚照的人,甚至连朱祐樘这个当爹的,可能都不行。</p>

张周笑道:“知节,你需要什么?”</p>

“我需要……”</p>

朱凤被问住了。</p>

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p>

“你不需要名利,因为你已经有了,你也不需要女人,难道你不需要朋友吗?或者是,这世上有美好的东西,你不会去追求吗?”张周的问题,让朱凤怔在那。</p>

然后朱凤很机械点点头。</p>

张周道:“我正是知道太子的需要,所以他才会接受我的一些教导,如果将来有一天,他发现我已经给不了他需要的东西,你试试,他翻脸可能比翻书都快!”</p>

朱凤不解问道:“那太子需要什么?”</p>

张周笑而不语。</p>

就算告诉你太子需要什么,你能满足他?</p>

“张兄,家父今明两日就会回京师,他已提前来信,说想跟你谈谈……”朱凤见张周要走,急忙提醒。</p>

张周道:“不用了,令尊进研武堂,是陛下吩咐的。如果是为这个,不必来跟我说。如果是为了你们家的事,包括你的婚姻大事,也不需要来问我,我始终是局外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