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雷滚滚(1 / 2)

 朱祐樘并未将马中锡参劾张周的奏疏拿给阁部看,也就不需要内阁票拟。</p>

反正朱祐樘心中已有定案。</p>

先前马仪的事没直接牵扯张周,朱祐樘或还会跟大臣商议一下,现在既然已涉及……就没商量必要了。</p>

不过却是在下午时,让戴义去跟内阁打了一声招呼。</p>

大概的意思是……</p>

来日你们自己看着办。</p>

到第二天朝议,也就是张周说是要祈雨的当天,朱祐樘天不亮就已准备往乾清宫去。</p>

“天挺好。”</p>

朱祐樘从乾清宫出来,抬头看了一眼灰蒙蒙的天色道。</p>

萧敬闻言道:“陛下,昨夜就上云了,不过最近总是有云,不见掉雨点子,城中还有百姓在议论,说是要请陛下再给祷个雨呢。”</p>

“百姓也不能没个规矩。”戴义训斥一句,“岂能总指望陛下给祈雨?”</p>

“唉!”</p>

朱祐樘自嘲一般笑笑。</p>

虽没明说,但脸色所透出的意思大概在讲,如果朕真有那呼风唤雨的能耐,也不介意多去祈祷几次,可问题是……朕不会啊。</p>

朕要知道哪片云会下雨的话,就不用当皇帝,改当神仙得了。</p>

……</p>

……</p>

奉天殿前。</p>

众大臣准备面圣,当天比较热,却见张懋是带着伞来的。</p>

独一个。</p>

张懋刚来,谢迁便笑着招呼道:“这是等着下雨呢?说是在宣府,也没说在京城,英国公是否准备错了地方?”</p>

皇帝既跟内阁打招呼,提到了马中锡参劾张周的内容,内阁也会在朝议之前把事先都说明,至少让御史言官心中有数。</p>

张懋笑呵呵道:“这盛夏酷暑的,这把老骨头不比年轻人,带把伞不遮风挡雨,挡挡日头也挺好。”</p>

“哈哈。”</p>

很多人在笑。</p>

而张懋身旁那些武勋则都有点自恨。</p>

看来还是没觉悟了啊,早知道的话自己也带把伞来,这不是为了跟张懋步调一致,而是要迎合圣意。</p>

都在琢磨,还是张老头会玩啊。</p>

……</p>

……</p>

伞都是木头的,不能带进殿,会有金吾卫给拿到靠边的地方。</p>

朝议开始之后。</p>

众大臣按部就班在进言,君臣之间都没有刻意去提张周和宣府的事。</p>

却是朝议过半,外面传来雷鸣声。</p>

“轰……”</p>

这一声来得有些突然,并不在头顶上,却也很响。</p>

朱祐樘听到惊雷,却好像精神振奋起来,志得意满道:“诸位卿家,也不知是否有人告知过,秉宽已抵达宣府,并且在入城之前看到宣府周边的旱情严重,说是要在今日于城门之前开坛祷雨。”</p>

在场大臣面面相觑。</p>

刘健走出来到:“陛下,祷雨之事,本该由朝廷设坛,岂能随意由他人擅自行事?何况涉及到天意等事,尤其涉及到京师左近的,当以陛下下旨方可。”</p>

其实刘健看起来是在无中生有挑张周的毛病,但他其实更多是在提醒朱祐樘。</p>

陛下……先前祈雨好像是您亲自上阵的,如果这次被张周祈雨成功的话,那岂不是跟别人说……上次也是张周在背后帮您作弊?</p>

所以如论如何咱不能让他上啊。</p>

不管老天是否要下雨,只要他不出来装呼风唤雨的逼,百姓们都不会去瞎联想,您真命天子的身份就不会被人怀疑。</p>

朱祐樘皱眉道:“祷个雨而已,还非要朕给下旨?照这么说,以后各地有旱情,官府都坐视不理了?”</p>

历朝历代,有旱情时,官府出面进行祭龙王庙等活动,以完成祈雨仪式,都是安民的措施,也无须每一件都跟朝廷上奏请旨。</p>

皇帝的意思是说,如果祈雨都需要皇帝下旨,那各地连祭拜龙王庙或者河神等事,也可以直接叫停?那些可都是糊弄无知百姓,让他们服从教化的牛逼方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还能因为张周一人而变?</p>

“轰隆隆……”</p>

正说着,外面又在打雷。</p>

但也只是干打雷不下雨。</p>

大殿内光线有些暗淡,朱祐樘示意了一下,随后戴义吩咐让人掌灯。</p>

眼下大殿内最得意的人,要数张懋了。</p>

连朱祐樘都不由打量他一眼,道:“英国公,听说你是带伞来的,你作何感想?”</p>

朱祐樘觉得,由自己出来给张周说话,不太合适,那就找个懂得审时度势的,就让张老头出来“无耻”一下。</p>

张懋举起笏板道:“回陛下,老臣不过是有备无患,并无太多感想。老臣年老了,总是喜欢做一些谨小慎微之事,还望陛下不要怪罪。”</p>

在场大臣闻言都在想,你果然“谨小慎微”,但不是带雨具上朝,而是为了迎合皇帝而做小动作。</p>

朱祐樘道:“先不谈祷雨的事,本来秉宽也没说是在京师祷雨,如果他如今人在京师,倒还好。但谁知道宣府是否有雨水呢?”</p>

众大臣一听,心说太他娘的有道理了。</p>

我们在这里悲伤什么呢?又何须自怨自艾?</p>

京城下不下雨,跟张周有半文钱的关系吗?</p>

再说了,张周那小子说的是今天去祷雨,就算此时此刻宣府也在下雨,但应该张周的祈雨仪式还没开始吧?这能算是张周求下来的?</p>

“就说宣府副总兵官马仪的案子,应该如何处置?”朱祐樘道,“刑部!”</p>

刑部尚书白昂走出来道:“回陛下,案宗已过堂,并无明显疏漏。若是宣府地方无法审理,当将人移交于法司,再行定谳。”</p>

就差说,我们站在马中锡一边,同意把马仪移交法办。</p>

朱祐樘道:“可如今宣府正在用人之际,临时更调副总兵,较为不妥,朕的意思,此事交给秉宽自行来决断,看是否可将人先留军中,等战事结束之后再行议处。”</p>

也不说戴罪立功,皇帝显然不想给马仪的事定性。</p>

说戴罪立功就等于说马仪是有罪的。</p>

白昂不知该如何回答。</p>

西北若是军将有罪,军情紧急,是有“免逮问令戴罪杀贼”的说法。</p>

但只是针对一般御敌不利的过错,像马仪这样直接被巡抚级别问罪,且在贪赃枉法事情上有明确实证的,好像并不适用于戴罪立功的先例。</p>

白昂本来是可以反对的,但现在皇帝明显是因为张周回护马仪,才有意包庇,出来反对就等于是跟皇帝公开叫板了……那些御史言官或不在意,但他白昂……本身就跟徐琼一样不是传统文官阵营,这时候他就不太想当这个刺头。</p>

李东阳一看这架势,你一个刑部尚书居然在此等问题如此没原则的?</p>

他走出来道:“陛下,以宣府巡抚马中锡上奏,马仪此人于总兵官任上横征暴敛,且有私畜兵士的恶行,不当以姑息。此人与新任宣府、大同等地总制张周,并过交集,不应以军情为由行包庇之事。”</p>

他这是提醒皇帝。</p>

陛下,咱一件归一件。</p>

你要向着张周,我们不反对,毕竟这小子刚去宣府,还没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我们对他也没啥大意见,或者叫挑不出毛病。</p>

问题是,这个马仪以前跟张周也没什么关系啊,只是因为马仪在被追捕时,去拜见过张周,还跟张周一起回到宣府,就说此人是张周党羽吗?</p>

连我们都觉得这说法很牵强。</p>

虽然马中锡的说法是张周恶意包庇罪犯,但只要张周把人交出来,张周跟马中锡的嫌隙就能解除,大不了你回头把马中锡撤换了,我们也没意见。</p>

但就是这个有罪不问,有点说不过去。</p>

朱祐樘道:“诸位卿家,地方将官有过失,由治事之官上奏言劾,本呜呜不妥,但就地逮问之前,是否也该先请示过朝堂?若只是给朝廷上一道言罪的奏疏,或是将案宗上缴,便能定谁有罪无罪,是否以后各处都可以仿效,让地方将官噤若寒蝉呢?”</p>

皇帝也不客气了。</p>

先前跟你们商量,把马仪交给张周处置,你们说三道四的。</p>

那朕现在就直接来攻击马中锡公器私用,拿大明的法度去针对马仪,有公报私仇的嫌疑。</p>

李东阳本来还是想当和事佬的,因为在他先前的说辞中,既没有帮马仪,也没有帮马中锡。</p>

但现在他算是恍然大悟。</p>

感情是张周做的事,无论对错,或者是无论是否有道理,皇帝都会力挺。</p>

这简直是不讲理啊。</p>

“轰隆隆……哗……”</p>

殿外随着天雷滚滚,大雨倾盆而下。</p>

这次大殿内众人都顾不上去想什么马中锡和马仪了,都在想,既然我都知道今天可能下雨,为啥不带雨具呢?</p>

如果一会朝议解散之后雨还没停的话,是不是我们都要当落汤鸡?</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