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前往登州(2 / 2)

天命水浒 一剑之刃 0 字 9个月前

晁盖一行马快,所以先行抵达。这一行人里:

顾大嫂和孙新熟悉登州情况,作为向导。

屠龙手孙安是苦主,他为了前往沙门岛救好友乔道清,自然也要随行。

关胜、呼延灼、宣赞、郝思文、韩滔、彭汜的龙骧骑是主力,他们六员大将,结果却只能统领着六十名骑兵,在梁山受足了嘲笑。

同样是降将的史文恭率领雷鸣骑外出转了一圈,回来就扩编,让关胜也不得不放下脸面主动请战。

邓元觉、石宝、杜微、庞万春是戴罪立功,梁山的劳动改造不到一个月,就让他们叫苦不迭。大和尚主动来投。

“大师如此背叛,不怕明教圣火灼身么?”

晁盖调侃道。

“天王取笑了,我大和尚喝酒吃肉杀人,早就万劫不复了,还怕什么圣火灼身?”

邓元觉也是快人快语。

“那你求的是什么?”

晁盖问道。

“升官,发财!”

邓元觉毫不羞愧的说道:“我等皆是贫困出身,加入那明教也不过是信奉他们说的惩恶扬善、度化世人、平均富贵的教义。但大和尚我一路做到歙州高层,见惯的却是他们盘剥教友,刺杀敛财,均富贵?均个鸟!均来均去,都均到上层手里了。以前能仗着明教的势发财,所以信它。现在被天王抓住,那还信个球!”

石宝、杜微、庞万春同样如此,他们又不是波斯后裔,当对明教惩恶扬善、度化世人、平均富贵的教义产生疑问时,就已经不虔诚了。

对于他们的投靠,晁盖也不拒绝,先留在身边做亲卫,把亲和度攀上去再说。你们四个红名,跟我说什么真心投靠!

这样一来,晁盖和4个红名侍卫、关胜龙骧骑60人、孙安1人,顾大嫂孙新夫妇2人,共计68人。

加上为了应付水面情况,临时加入的阮小七、李俊、童威、童猛4人。

共计72人。

一行七十二人,骑马先行,正巧在烟台县碰上了被押解的宗泽。

“天王哥哥,既然露了行踪,不如杀之!”

屠龙手孙安目露凶光的建议道。他对官府的人从来没什么好感。

晁盖饶有兴趣的看向孙安。

孙安被看的一阵错愕,摸了摸脸庞,低头看了看衣服,没感觉不妥啊。

关胜等官军将领也用莫名的眼光看向他,让孙安更是摸不着头脑了。

大和尚邓元觉心中暗道:这屠龙手功夫都在手上,脑子不行啊。晁盖这家伙故意露出行踪,还自报家门,显然是有想法的,你这直接建议晁盖把人杀了。他卖力拧棍子不白拧了么?

“世界如此美好,贤弟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晁盖确认孙安不是故意配合自己唱黑脸,而是真的动了杀心,对孙安开解一番,向后一挥手道:“全都抓起来,不要泄露我们的行踪即可。”

“遵命!”

早有龙骧骑军士上前,将三人捆了起来,按在马上。

张三、李四见可以活命,也便乖乖配合,刚才那背双剑的大汉一声“杀之”透露出的冷漠,差点把他们吓尿。幸好这晁天王果然如评书里说的一样,是个义薄云天的好汉,没有滥杀他们的狗头。

宗泽却是想要反抗,但哪里能挡得住龙精虎猛的龙骧骑军士。

“晁盖,你是想要袭取登州城么?你别痴心妄想!”

“塞住嘴巴,凭的聒噪。”

晁盖现在还没心思理会宗泽的叫嚷。他们一行的目标也不是登州城,而是烟台的一处村庄,名为刘家旺寨。

这是一处走私窝点。

宋朝海贸发达,有大量的商人远赴海外贸易,朝鲜、日本、大食、古逻、阇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齐、宾同胧、沙里亭、丹流眉等诸国贸易不绝。

为了攫取这部分海贸利润,分别在广州,杭州,明州,密州开设了四大市舶司,如同海关一般,收取赋税。贵重物品收税十分之二,一般物品收税十五分之二,每年收税高达150万贯左右。

但正如后世一般,只要有海关,就会有走私。

密州市舶司就在青岛,距离登州不远。所以那些走私船只就在登州外海的大黑岛设立窝点,并将烟台刘家旺寨作为陆地据点。

这在山东绿林之间是公开的秘密,作为地头蛇的顾大嫂和孙新当然也清楚。

晁盖此行就是想要通过刘家旺寨的走私船,前往外海走一遭。

结果,等他们一行骑兵到了刘家旺寨,发现那里渔村,寨墙早被烧成了平地,港口外更是一条船都没有。

晁盖心中咯噔一下,感觉事情要坏。这处走私窝点,明显是被废弃了。无论是被官府捣毁的,还是他们自己放弃,对晁盖出海的计划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大海不同于湖泊,湖泊中弄一条小船,船家就敢带你游个几天几夜。

大海中浪花翻滚,风向不定,没有大船,没有经验丰富的船主,谁敢驶向海岛?就连随行的阮小七、李俊、童威、童猛都不敢拍胸脯、打包票。

孙新犹豫了一下,说道:“天王,若说大船驶向海岛,倒还有一条船,只是风险很大。”

“哦,是哪个?”

“登州城外有军港,因为登州镇海军在烟台县外的桑岛驻扎,所以港口常年有补给船只往来。港口同样也有前往沙门岛的补给船,每月初一次。这沙门岛的补给船,或许是我们现在唯一的选择,只是风险太大!”

“风险不怕,就怕无船!明日就是十一月初一,我们马不停蹄,赶往登州!”

晁盖决定道。

宗泽听的糊里糊涂,又胆战心惊,晁盖这个梁山之主又有什么阴谋?难道外海有什么威胁不成?

一路急行。终于在天快黑时抵达了登州城下。

登州多山,登州城沿海而建,城池主体便是在临海的一座山上,三丈高的城墙围绕在山脚下,形成一座易守难攻,眺望大海的临海山城。

因为是山城,城内空间有限,主要就是官府,器械库,粮仓,宗庙,佛塔,学堂,医馆,军官住宅,官员宅邸等。

登州城池北、西两面皆有高山,只有南侧有一处开阔地,原本是个渔村,后来被扩建成为军港,有镇海军一千编制。

山城之外的平地乡镇,则成为城下市集,非常繁华。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着军营,自然就是要吃军营了。

登州城外市集茶肆、酒肆、赌坊、青楼遍布。那些军官和城中衙役有了闲钱,都喜欢出来玩一玩。

晁盖一行分成数股,分散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