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西域治理(2 / 2)

天命水浒 一剑之刃 0 字 4个月前

考虑到如今中亚草原的特殊性,晁盖暂时不会在中亚草原封田,而是会选择像蒙古草原一样的军事屯田,先在重要的湖泊、河流两侧建筑军事邬堡屯田,等时机成熟再让汉民迁移。</p>

所以这些退役士兵的封田便是在河西走廊、天山脚下和塔里木盆地绿洲等地。为此,晁盖还将安西都护府区域进行了调整。</p>

随着铁路延伸到塔里木盆地和天山脚下,那里与中央的距离已经缩短到十五天以内,已经具备设置郡县的条件,所以,晁盖下令在河西走廊设置甘肃省,天山一带设置天山省,塔里木盆地设置楼兰省,下设郡县,由文官前来管理。</p>

安西都护府的治所,也从玉门关迁至如今的撒马尔罕城。</p>

武松等人对此倒没有特别的情绪,西域苦寒,他们一路征战,从未有过把握大权,不肯撒手的想法。</p>

而对于中亚地区的治理,晁盖也进行了一番规划。</p>

第一,奴工令。所有攻击华夏的国王及贵族皆为叛逆,九族充作奴工。国家名号废除,改为羁縻州。花刺子模去国,改称粟特州;东喀喇汗去国,改称乌孙州;西喀喇汗去国,改称大宛州;色伽尼去国,改称巴基州。</p>

第二,税收令。对城池征收人头税和商业税,免除其他苛捐杂税和多次关税;对部落实行包税制,由头领代收十分之一的牲畜税;免除伊克塔军事采邑三年的牛头税。</p>

第三,征兵令。所有年满十八岁男子需作为轻骑兵服役三年,协助汉军作战。若是作战勇猛,根据军功可分封伊克塔采邑。拒绝服役或逃兵,充作奴工。</p>

第四,种族令。华夏为华族,其余人为昭武九姓胡族。胡族不允许读书识字,不允许做官吏。冒充华族身份者充作奴工。</p>

第五,通婚令。华族男子可与胡族女子通婚。该女子及其后代自动获得华族身份。华族女子若与胡族男子结婚,自动丧失华族身份。</p>

第六,认养令。华族可以认养胡族孩童为义子义女,在官府报备之后方可获得华族身份。</p>

第七,信仰令。信仰天道自然,诸族有信仰之自由,亦有不信之自由,不得强求。信仰人员可到特定场所活动,不得在场所之外传道、祭拜。违者充作奴工。</p>

这七道政令,用意无非就是恩威并施、分化拉拢、潜移默化。</p>

以前中亚诸国都是世袭加慕强,谁强我听谁,感觉自己强大就造个反,打不过就继续当附属国。因为游牧政权的松散结构,强者也不会太计较,只要表面臣服,并交纳贡品就行。</p>

这也导致了中亚诸国反复无常的性格。</p>

晁盖可不会惯着他们。既然敢攻击华夏,那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先把国王和贵族贬为奴工,让他们国内群猴无主。</p>

此谓杀鸡儆猴!</p>

然后用免除其他苛捐杂税和多次关税安抚城市的商人;用部落包税制度安抚部落首领;免除三年牛头税来安抚伊克塔采邑的基层军事将领。</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