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大理卿梁毗(1 / 2)

大隋秦王 清河云上 0 字 10个月前

 “杨郡尉,县令大人请您去府衙,一同迎接大理卿。”

杨浩回到驿馆不久,曹县令派了属吏过来通知他。

“嗯,我知道了。”

杨浩点点头,属吏退去。

崔长芳在一旁,讶道:“大理卿来河阳了?”

杨浩解释说:“应该是圣上派来核对河阳县丞吴承贵的案子,呵呵,吴承贵被我杀了,朝廷总要调查一下。”

崔长芳眼珠转了转,缓缓道:“原来如此,少郎君可知大理卿是何人?”

杨浩一抖眉毛,问道:“是谁?”

“梁毗。”

杨浩一愣,反问道:“……凉皮?”

崔长芳点头,“不错,正是梁毗。”

杨浩心忖,怎么会有这么怪异的名字,不过应该不是吃的那个凉皮,而是姓梁的梁。

只听崔长芳接着道:“梁毗从先帝时起就担任大理卿,为人刚正不阿,秉法直公,由他来核查河阳粮仓案,倒是不用担心他用私殉法。对咱们来说,这是个好消息。”

“哦。”

杨浩恍然,心中不由对梁毗高看一眼。强权时代,能不畏豪贵秉公清廉的官员,都值得他尊敬。

“我随你一同前去。”崔长芳想了想,跟杨浩要求道。

杨浩应允,两人一起出了驿馆。

初冬树木凋零,沿街显得十分清凉。

河阳百姓忙碌于生计,各司其职,一点也看不出多日之前盗贼洗城的痕迹来。

“那应该是城外烧木炭的作坊。”

崔长芳见杨浩望着城外方向的几处起白烟,解释道,“寒冬将至,城中百姓伐木烧炭,或为家用,或市易做钱,也是一门营生。”

杨浩想起了后世课本中的一篇古文关于卖炭翁的描写,只是那作者现在还未出生呢,心中一阵感叹。

历朝历代底层的百姓,生活都是艰苦的,不独有卖炭翁而已。作为华夏人,杨浩当然同情、怜悯天下百姓,不过也知道民生问题,实在是太过于宏大,这里面不仅仅存在阶级差别的因素,也有社会基础、经济层次等多方面的原因。

单纯的同情心没有任何用处,不会对现状有任何的改变。

除非他站到了足够的高度,同时又有足够的力量,推动整个社会的变革,加速社会层级的发展,才能治标治本的解决问题。

其实,像杨广现在所做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有利于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比如征发徭役修建大运河、驰道等,从长远来看,都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国计民生的。

“还是要落实在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途径上啊。”杨浩心中感慨。

崔长芳无从知道杨浩心中所想,以为他还在担心朝廷核查的事情,缓缓道:“梁毗此人举劾过不少权臣,像刘防、杨素,甚至宇文述等,都曾被他参劾过。这次也一样,盗粮案牵扯到宇文智及,也没有什么,梁毗一定会据实秉法处理的。”

杨浩点头,和他一起穿过几条街道,来到了河阳府衙。

“杨郡尉来哩!这位是……”

县令曹彦真早就候在了外面,看到杨浩到来,上前赶了几步,最后目光投向了随同而来的崔长芳。

崔长芳拱手行礼:“晚辈博陵崔长芳,见过曹县令。”

曹县令心中一跳,博陵崔氏,莫非是秦王府姻亲的崔氏子弟,当即不敢怠慢,笑道:“原来是崔郎君!青年才俊呐。”

崔长芳矜持一笑,不作解释。

“果然是博陵崔氏!”

崔长芳稍显傲慢的姿态,倒是让曹彦真肯定了心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