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大战将至(1 / 2)

大隋秦王 清河云上 0 字 10个月前

 战场的清扫,以及土月城的安抚,持续了几天时间。

河东郡兵和右武卫暂时驻扎云内城,不过却将所有的斥候都放了出去,密切关注着北方鲜卑人和突厥人的动向。

对于拓跋烈临死前透露的鲜卑人可能与突厥人勾结的消息,鱼俱罗多少有些忐忑,根据他的推测,拓跋烈可能并没有虚言,要不三万鲜卑骑兵是如何跨越六镇之地来到大隋境内的?

与鱼俱罗的忧心忡忡相比,杨浩却淡定了许多。

在河东郡兵组建之初,他早就做好了大战一场的准备。

六镇旧地长期被鲜卑人和突厥人盘踞,就算是收复了,也会面临着诸多的管理问题。又或者鲜卑人先假意归降,避开隋军锋芒之后再度反叛,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与其给六镇之地留下隐患,不如一劳永逸,彻底打垮六镇旧地鲜卑人和突厥人杂居的现状,彻底将六镇重新纳入大隋的统治之中。

如何让鲜卑人和突厥人彻底归顺,靠劝降和当然是用最强悍的武力来征服他们!

要么归顺,要么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野心之徒。

王仁恭身为马邑郡太守,第一时间上表朝廷,奏报了拓跋部侵袭和覆灭的经过。三日后收到了太子杨昭的批复。

杨昭对拓跋部侵袭土月城也很震惊,得知河东郡兵势如破竹诛杀了拓跋烈等人之后,很是振奋,嘱咐杨浩全权处置河东事宜,长孙晟鱼俱罗等人通力配合。

杨昭的回信,是长孙晟从太原带来的。大战已毕,长孙晟得知河东郡兵的战果,心中的震惊,一点也不比太子杨昭差到哪里去,感慨一番后,更能理解杨昭为何会如此看重杨浩了。

长孙晟来云内城,送杨昭的回信只是目的之一,他更多的任务却是给河东郡兵和右武卫带来了大量的后勤补给。一起随同前来的,还有几名太原城的官吏。

“殿下果真要对鲜卑人和突厥人动武吗?”

长孙晟见河东郡兵和右武卫战备齐整,不由大吃一惊。

拓跋部覆灭当然值得振奋,但是六镇之地盘踞的鲜卑人和突厥人加起来,足有近三十万之众,而隋军却只有不到七万的兵力,真要冲突起来,恐怕比辽东的局面还要复杂!

杨浩知道长孙晟心中的担忧,微笑道:“长孙将军且听我说”当即把自己的打算,全盘说给长孙晟听。

长孙晟一边听着一边点头,眉头渐渐舒展开了,只不过脸上仍带着一些疑虑,谨慎道:“殿下思虑长远,这的确是一个良策,只是这么一来,风险着实不小”

杨浩笑道:“我若说河东郡兵能稳胜鲜卑和突厥联军,将军一定以为我夸大其词,不过实情差不多就是如此,我唯一担心的便是,河东郡兵将士们的伤亡。”

长孙晟嘴巴张得大大的,一阵无语。

细想杨浩所说,再想想河东郡兵所展现出来的实力,似乎真能做到杨浩说的那般。

“难道我老了吗?七万人对阵三十万人,我竟然觉得赢面颇大!战争有这么简单的话,陛下征讨辽东何必带上几十万大军呢,如果十六卫能有河东郡兵或者骁果右军的战斗力,只怕十万将士便可扫平高句丽!”

长孙晟震撼的心情久久难以平息。

又过了两日,却是从涿郡传来了杨广的圣谕。

杨广也得知了杨浩大胜的消息,龙颜大悦,圣谕中对杨浩大加褒奖,最后话音一转,却是督促长孙晟负责督管好河东郡兵,不要让杨浩太过嚣张。

“嘿!”

长孙晟对杨广的督促,却是苦笑了一声。

皇帝杨广的心思他当然知悉,杨广的真实意思并非是真让他督管河东郡兵,更多的意味则是借自己之口,敲打一番杨浩,免得杨浩得意忘形。

这是皇帝惯用的御下手段,长孙晟又岂能不知。

“呵呵”

杨浩对皇帝的告诫,心中微微一笑。

与杨广打交道越多,他越发肯定自己的判断,大隋皇帝自然有可爱和可敬之处,总的来说,杨广还是一个非常讲道理的好皇帝,有一腔安定天下的雄伟抱负,偶尔流露出来的帝王心思,他也能完全理解,甚至感同身受。

被大隋斥候紧盯的六镇之地,终于出现了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