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回应高游说胶西王(1 / 2)

秦汉戮 小辰泽 0 字 10个月前

 这样的结果让晁错很不满意,楚国地域广袤,仅削一郡,几乎等于什么都没干。

不过晁错肯定不知道,即便是削楚王一郡,刘戊却一百个不乐意,他已把晁错视作了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刘启与晁错的第一个处决意见,就发生了冲突,而且刘启下诏赦免楚王的时候也并未征求他晁错的意见。晁错的心里不是滋味,他没有想到,昔日言听计从的学生,竟有了自己的决断。

这对于他来讲,是福是祸,实在难以预料。

晁错所担忧的问题,其实无可避免。

刘启的性格有时偏于急躁,这是他的本性,他想自主决定,也是他的本性,而本性只有在自然而和谐的情况下才能显露,才能然而身为一国之君的他,却必须压抑着自己的本性,他依赖晁错决断,那是从小养成的惯性,然而随着他当皇帝当得愈久,他看待晁错的态度就起了微妙的变化。

不管晁错教他几年书,不管师徒情谊有多深厚,晁错始终是个打工的,而他才是真正的老板,无论打工的怎么折腾,怎么卖力,最后的决策权都在老板手里。

刘戊犯了死罪毋庸置疑,刘启大笔一挥,完全可以置其于死地,至少也能摘掉他的王冠。

然而刘启没有下狠手,也不跟削藩的主判官晁错商量,便下诏决定免除楚王的死罪,只是夺了他一个蛮荒遍野的东海郡。

如果是这样削藩,那是毫无意义的,那么之前郑重其事的议决削藩也是笑柄而已。

刘启也算个聪明人,他还不至于拿国家大事当儿戏,而且他也是非常期待消除藩王的隐患。

刘启的变化,一时让晁错看不透。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晁错的看不透不是因为他不够聪明,而是他本身就成了利益攸关方。刘启的本意也想让这位昔日的老师头疼一番。楚王之后,紧接着倒霉的是赵王,胶西王。赵国失去了常山郡,而胶西王被削了六县。晁错对于不温不火的削藩,已是多有不满。他提议应尽快对吴国采取措施,这才是真正的威胁。

刘启的眼神中寒光一现,摆摆手道,“还是廷议吧!”

削藩不是已经定下来的事么,还廷议?老吴王的罪行我御史府都已经有了一箩筐,廷议不是多余了。

正要开口反问,刘启拂袖而去。

晁错突然意识到,刘启的城府竟然深不可测,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

削藩以来,刘启一直坐卧不安。藩王们的顺从不但没让他安下心来,反倒让他心烦意乱。从削藩议题抛出,朝中大臣仿佛一个鼻孔出气,鲜有反对声音。

这对刘启来说,决不是一件好事。

试探性的削藩工作展开,楚王,赵王,胶西王相继被削,而平时吵吵嚷嚷的藩王们也选择了集体失声。

刘启始终不相信自己的叔侄堂兄弟们能有这么高的觉悟。那么,他们到底在等什么呢?

刘启支持削藩,但在时间上和打击力度上,始终与晁错保持着不同意见,然而刘启却不便于明说,因为朝廷中追随晁错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除了晁错,他没有更好的依赖与选择。

刘启其实是想透过楚王的处理来告诉晁错,削藩你尽可以放胆去干,但是干到什么程度,最终的决定权在我不在你。

同时,他更想让天下的诸侯王,那些叔侄,堂兄堂弟看到,他刘启还是有人情味的,只要你们别太过分,就不会一棍子把你们打翻在地。

然而,刘启的良苦用心却并未得到谅解。

事实证明,仇恨一旦刻下,便难以消弭。

吴国的探子把朝廷对吴国下手的消息带回了吴国。

吴王刘濞迅速召集僚属,激动地宣布道:“朝廷要对我们动手了!”

吴王僚属们似乎对这一天的到来早有准备,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刘濞见群情振奋,与自己不谋而合,心里反意已决,他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谋划了近二十年,要不是刘恒待他仁义,他早就举起大旗。新皇帝要打他的主意,做梦。

刘濞一直认为自己,是注定要造反的。

四十一年前,他刚刚受封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刘邦就曾经说过他有反骨。

刘濞却认为反骨即龙骨。

年轻气盛的刘濞除了镇守吴越,建功立业,并未有过多地奢望。

然而,老天似乎总是在给他某种暗示,当他对刘恒的宽仁感恩戴德之际,他的爱子居然被刘启所杀,而现在这个杀人凶手却高高地坐在龙椅上。

他却仍然不依不挠,要对我吴国下手。

刘濞始终坚信的人生信条: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刘濞感慨自己的先见之明,以吴国目前的富庶和人才,打倒朝廷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是时候该给那小子一点教训了!是时候一展我刘濞的宏图大志了!

吴国在刘濞的动员下,开始为造反做着最后的战争准备。与此同时,他还要挥洒自己的政治天赋,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同盟者。

在吴国秘密做着最后的准备时,身为吴王相的袁盎收到了御史府的传票,上面赫然写着袁盎私受吴王财货的罪名。袁盎正要大发雷霆,嘴巴就被捕吏塞住了,拉到长安定罪。

虽然袁盎早年已经离开朝廷了,但晁错并没有忘记他。当年这张利口经常与他针锋相对,而且朝廷马上要对吴国动手,为了防止袁盎为刘濞所用,必须把他看管起来。

身背莫须有罪名的袁盎对晁错公报私仇的卑鄙行径已是仇恨至极,论起来,他跟晁错并没有深仇大恨,无非就是为政理念的分歧而已,过去的口舌之争在人多嘴杂的庙堂之上也算不了什么!可是如今倒好,晁错竟然会借机报复,这是人臣风范么?

晁错啊,晁错啊,只要我袁盎还能踏出大牢,便会置你于万劫不复之境地。

在大牢里的袁昂任凭狱吏如何威吓,始终一言不发,不肯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