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动的南方(2 / 2)

这些流民失去了居住的场所,背离了衣食来源的土地,一部分人还失去了挚爱的亲人,他们没有牵挂和依赖,完全游离于社会之外,或落草为寇,或丐食乡里,其中有一些人便尝试着去从军,毕竟多少能够混碗饭吃。

兵变是一种极度危险的行为,强大时期的中央政府对其的态度一般都是加以绞灭,为了活命,那些兵变首领们往往会为了对抗朝廷拼命地扩充实力,只要你敢来我就敢收,什么人都可以来,从业风险系数高因此招聘的门槛很低。

流民则是为了温饱敢于铤而走险的那种人,两者因此一拍即合,立即走在了一起。

朝廷派出军队镇压了兵变,而跟着起哄的流民要么兵败被杀,要么再次逃散,奔亡山林水泽,相机行事,久而久之,成为了一股职业叛军,谁哗变就跟谁干。

唐晚期的朝廷有时候力有不逮,对一些地方兵变选择性地安抚和纵容,也使得那些骄兵悍将们得到了甜头之后,更加肆无忌惮,为下一次兵变埋下了伏笔。

大中十三年,唐宣宗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而正当唐宣宗的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这一年的四月,武宁节度使康季荣因发工资不及时(不恤士卒),被部下兵卒驱逐,于是就出现了刚才篇头的那一幕情景。

武宁军治所在徐州,领徐、泗、濠、宿四州之地。

节度使被驱逐肯定震动附近州县,作为近在咫尺的萧县军民,更是仓惶守备。刚经过洪灾袭击的萧县城墙坍塌了一大段,尚未修葺好,此时萧县县城之内流言顿起,让城中的人们不由地人心惶惶起来。

小朱温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焦急地将滚木擂石运上城头,看着落魄的节度使黯然地从城下经过,幼小的心里肯定也是恐慌不已的。

然而没过多久,突然有一天城头撤警,紧闭的城门也恢复了正常,让惶恐紧张的人们顿时感到了一丝莫名的轻松。

后来,朱温在刘府无意中听刘崇闲话说道,新的节度使田牟大人自京赴任武宁军,到镇后便宣布了朝廷对哗变将士的赦免,并恩赐了物银若干,立时平息了军卒们的骚乱,一切如常了。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叛乱,驱逐长官,然后朝廷新任命长官进行抚慰,赏赐,最后就一切无事了,造反真的很简单,有时候更像是一个撒娇的孩子,在用胡闹威胁父母答应自己的条件。

八月唐宣宗病逝了,随着这位在晚唐后期尚属清明守正的君王溘然离世,大唐王朝这座广厦的砥柱开始渐渐动摇并剥剥作响。

先君龙驱上滨,在天下缟素的一片雪白之中,大明宫内杀机四伏,经过一番血腥争夺之后,皇位更替也最终角逐出了结果。

皇子李漼继位,其上台伊始便斩杀了企图扶植夔王继位的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高层权力出现了真空,大唐朝堂内外,新旧更替的权力纷争正在热火朝天地展开着。

而这个时候,有两个消息先后传入了朝堂之中,也许当时忙碌的宰辅、枢密使们都觉得这两件事其实不算太大,因此只是相应地按照惯例批复应对策略,但谁也没有想到,事情后来的发展结果不仅直接引导了唐朝历史的走向,更是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大中十三年十二月,浙东裘甫起义,攻陷象山。

同月南诏新王酋龙与唐朝反目,改国号大礼,攻陷播州。

一南一北的战火,揭开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前序,一段精彩纷呈的历史篇章即将书写。

这一年,朱温刚刚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