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安南(2 / 2)

沿河北进的高骈很快到达了交趾城东面的南定县,这里驻扎着刚刚投降南诏的蛮族士兵,他们来自交趾西面的峰州。

这种将投降的部族兵士调离本土的做法应该是南诏方面的一种策略,毕竟是新附部族,居心叵测,将其调离到南定,一来可以防止这些人依仗当地土著优势坐大,调其到陌生区域便于控制,二来将这些新投降的兵士调到与大唐交战的一线位置,充做炮灰,可以降低南诏自身的损伤。

这种类型的兵士后来在抗日神剧中统称二鬼子,这些峰州兵士投降了南诏,待遇也没任何提高,反而被赶离了本乡本土,心中肯定不爽,自然不会有甘当炮灰的觉悟。

九月的南定,是个金色的季节,原安南都护府为了自己自足,在周边郡县都推广了稻米种植,而这些峰州兵士在南定也继续实行耕戍制度,看着这金灿灿的稻穗熟稔,峰州兵士的心里面也踏实了,至少今年能吃个饱饭了。

可这也是高骈想的,一路辛苦,自带的军粮也快吃完了,饥肠辘辘的唐军猛地闯进了天然粮仓之中,那还不精神一振?

干吧,抢吧,将军!

对方多少人?

五万!

!?!

抢吧!

高骈带领着这五千唐军就这样杀入了南定,将正在收割的峰州军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方拿着长矛刀枪,一方拿着镰刀锄杖,一方甲胄齐整,一方光着膀子,结果可想而知。

峰州军士就这样被迅速击败了,纷纷丢下了自己的镰刀,一溜烟向西跑去,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么?终于有借口逃回峰州了。

高骈率领的唐军纷纷驻足,他们将刀枪搁在一旁,俯身拿起了地上的镰刀,继续着峰州军刚才的收割动作,粮食到手了。

高骈在安南的第一战就这样匆匆结束了,高骈对于此次胜利并没有太多兴奋之情,他焦虑地坐在军帐内等着东面的消息,几天前向监军要求增援人员,那个派去的传令官应该快回来了吧。

高骈的期望最终落空了,他得到的消息让他沉默了许久,监军并没有接见自己的部属,这个明显的信号已经表明了监军的态度,怎么办?

高骈现在终于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进则交趾城内南诏重兵把守,自己这点兵力根本不可能撼动敌军,无异于以卵击石。退,则立即落下畏敌的口实,监军完全可以请旨斩将,摆在高骈面前的难题困扰着他,他决定暂时原地待命,毕竟自己的军粮是不用发愁的,以静制动,等待合适的机会或转机。

南诏方面此时也发现了高骈这支队伍,南诏方面不敢大意,立即派出了善阐节度使杨缉思协助安南节度使段酋共同防守交趾城,摆出迎战大敌的架势。

高骈你来吧,就你这点人马,我们不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