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援(1 / 2)

 郭厚本、袁公弁率领着一千五百余淮南援军一路顺着水道,火速北上,当他们走到泗州东面的洪泽附近之时,这支军队停下了。

洪泽西侧就是洪泽湖,这个时期的淮河还没有经历黄河的肆虐,夺淮入海的泛滥还未发生,因此洪泽湖还是最初的模样,平静宁和,湖泊众多,草甸岛屿散布在一片湖泽之中。

隔湖而望,泗州城就矗立在不远处,而其周围陆地上则环绕着黑压压的叛军营帐。

望着数量如此庞大的叛军,郭厚本、袁公弁犹豫了,这种情况之下,如果继续向前行军,这一千多人的军卒,面对数万的敌军,无异于以肉饲虎,以卵击石。

送死是不可能的,逃跑是不行的,剩下的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犹豫观望,等待时机。

面对势大的叛军,淮南军观望保存实力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泗州城内也快撑不住了。

面对敌军日夜不停的进攻,城内的战力生员消耗很大,除了阵亡和重伤不起的军卒们,但凡能持兵的军士们都拖着疲弱的身躯,在残破的城头之上苦苦支撑着。城内的丁壮们全部登上了城池,甚至妇女们都被派到了城池之上进行夜警巡逻,战争是一门综合实力的比拼,在处于劣势之下,如何将自身实力发挥到最大限度,考验着指挥者的智慧和能力。

夕阳燃尽了最后一丝辉焰,将黑夜还给了战火纷飞的泗州,泗州城东水门的栅栏缓缓地地升了起来,一叶扁舟悄悄地划了出去,舟上的舟夫运足力气,将船桨荡的飞快,避过了敌军的拦江,快速地向东驶去。

郭厚本很快便见到了这个孤胆船夫,辛谠。

如今,泗州城内已经疲惫不堪,如果能够迎进这支援军,短时间内,防守自然不成问题。

听明了辛谠的来意,郭厚本从内心很佩服这位老者,但他还是坚决地拒绝了辛谠的请求。现在还不是时候,自己这一千多人冒险进军的话很可能全军覆没,持军重在万全,等各镇援军到齐之后再挥军进击,这样才能达到救援的目的,毕竟我们是来救援泗州的,不是前来送死的。

看着郭厚本的决绝,辛谠的心变凉了,作为淮南军监军确实应该为本军负责,但泗州还能撑得下去吗?天色渐渐泛白,一夜无果,辛谠站起身子准备离开。

留下吧,再回去,太危险了,郭厚本歉意地劝说道。

在下誓与泗州共存亡,辛谠缓缓地走出营帐,在帐外回答道。

许久,帐内传出了一声深深的叹息。

接下来的数日,泗州城依然在苦撑,淮南军继续在观望,各地蕃镇的军马还在部署聚集,尚未出发,而泗州城下的叛军营内,又来了一位将军。

李圆久攻泗州不克,让庞勋的耐心消磨殆尽,既然你不行,那就换人,吴迥你去吧,再攻不下,就不要活着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