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承训的失落(2 / 2)

矛盾在无声中积累着,而皇帝的苦闷又能向谁诉说呢?满宫耳目,谁又能相信和诉之衷肠呢?只有自己至亲至爱之人了吧,比如说女儿。

通过公主方面,驸马韦保衡很快就捕捉到了皇帝的心思,他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一场倒宦的好机会。

一场文官与宦官的争斗即将开演,而大幕后面,则是唐帝忧郁的眼神。

其实在亮剑之前,双方小动作就不断。

至德令陈蟠叟控诉宰相路岩(文臣)贪渎,被朝廷贬斥流放。

定边军节度使李师望(文臣)与南诏交恶,剑川大将(宦系)玩阴的,勾结南诏企图摧毁这个刚刚从剑南版图上划出的军府,受到诱惑的南诏再次大军入侵,剑南道顿时紧张起来,帝国西面再次陷入了战争的泥淖之中。

面对宦官集团的步步威逼,西部糜烂的局势也使得朝廷中对再次启用康承训的呼声高涨了起来,而康承训是宦官体系扶持的人,不能再让其得势了。

咸通十一年,宰辅路岩、韦保衡果断上表唐帝,指出了康承训在讨伐庞勋时的种种错误,这些问题其实不算太大,总体不过是打仗不够积极,打完仗给朝廷上缴的东西私下多有克扣,其实这些错误大多数将军们在打仗时候都有过,而且不管怎么说毕竟康承训最后还是完成了朝廷交代的平叛任务,黑猫白猫,毕竟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但有时候领导想抓一个人的把柄,不需要管这个把柄是大是小,只要是个把柄,那就行了。

因为自然会有人给他夸大、发酵,而领导需要的就是这个借口,借别人之口,干掉这个倒霉蛋。

皇帝的反应很迅速,在很短时间内就将康承训从节制一方的大员贬斥为地方最基层的司马。

(辛酉,贬蜀王傅、分司,寻再贬恩州司马。

人生的大起大落,康承训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体验了一把,从此这位晚唐将领就默默地消隐在了历史之中。

他也许怎么也不明白,自己这位朝廷功臣到底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撇去派系之争不说,康承训最大的失误就是直捣庞勋的老巢,却把朝廷的正面直接暴露给了敌寇,太危险了,这种人,朝廷还是感觉靠不住。

帝国北部的雪开始洋洋洒洒起来的时候,云州城内的沙陀人得到了康承训被撤职的消息。

部族的大酋长被扣留在京师,而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老上司又被革职流放,一股深深的寒意沁入到了骨髓中,让这些马背上的汉子们感到了被欺骗和玩弄。

李克用,这个随父改姓的少年此刻正站在云州的城头,一脸坚毅,身边几个少年围聚在其身边,一起翘首眺望着南方,长安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