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缉私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私盐贩子们为了保住性命,也随之进行了武装筹备,暴力抵抗执法。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掌控武器、兵马的盐贩子们,慢慢地形成了一股流动着的武装势力。
这种武装势力本身就属于一种极不安定因素,其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就有可能爆发出来,而另一位农民军首领王仙芝本身也属于这个角色,都是圈里的人,互相也都很熟悉,王仙芝揭竿而起的消息传来,黄巢也立即面临着跟与不跟的选择。
不跟,离王仙芝太近了,自己这群人也必然面临着朝廷的剿灭和王仙芝军队的强行收编,跟,自己立个山头,以后投奔王仙芝的话也能有自己说话的余地,在短暂地考虑之后,黄巢决定扯起大旗跟进,最终他们领着一群拿着大刀片子的群众们,冲向了唐朝的东部,很快整个王朝为之震动了。
越是已经得到了巨大财富的盐贩子们,其实越想要尽快洗白自己,因为物质上已经得到了满足,精神上也要跟上去,整天活在担惊受怕的日子里,太难熬了,若是得到个一官半职,那样就可以平静安宁地活在明面上来。
不排除黄巢的考试动机,当初应该也有想洗白自己的那一方面,曾经对朝廷无限憧憬的黄巢,此刻已经厌倦了唐朝的腐败和堕落
,既然你不行那就让我来试试吧,我要用自己的刀枪来换取跟你平等对话的权力。
很快,数千的人马就汇集在了一起,黄巢此刻并没有宣扬自己,他躲在王仙芝的义军首领光环的名义之下,没有过早地暴露,在一边默默地发展着。
很快,四方的人们汇集到了黄巢的旗下,而大家都有一个典型的特征,那就是被朝廷逼的活不下去了,中国的农民有一个特别典型的传统,这是由数千年的儒教和封建礼仪所灌输而成的,柔顺和坚忍,但凡有一碗饭吃,不被逼到绝路,谁都不会想起拿起锄犁去造反。到了这种地步也只能用唐初魏征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解释了,唐庭的不恤民情激发民变,用现在的话来讽刺唐庭政府,那就是不做就不会死啊!
在黄巢的旗帜下面,汇集了四方群众,大家大都是老乡,自然亲切近人,黄巢依靠这些人们寻速将势力扩展到了数万人之多,随着势力的不断膨胀,其影响力也不断增强,想再躲在幕后已经不可能了。一时间告急的文书源源不断地被送到了长安城内,朝廷开始不得不对其重视起来,他们开始记住了这个名字,黄巢。
而也就是此时此刻,黄巢第一次遇见了朱温,在投军的队伍中,这个看起来很是年轻的男人,此刻正面对着黄巢的审视,其不由地露出了一丝腼腆之意,躲在了父兄的身边。
那天的天气真不错,黄巢后来回忆时感叹道,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宁愿从没有见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