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主动配合(1 / 2)

天下梁山 东北老坛 0 字 10个月前

 其实让晁訾忽略的并不是赵桓,更不是烂泥一样的童贯,而是赵桓的另一个近臣、李若水。

这个李若水在历史上死的是很惨的,因大骂金人不止,最后被金兵割了脖子,连舌头也被拔掉了,可见其刚烈。

也由此可见,这绝对是个忠臣,确实,他就是看出了老皇帝越来越不像样子,才联合一些大臣怂恿赵桓取而代之的。

赵桓原本就是个没主见的人,被李若水和童贯等人一通忽悠,再加上大病一场,心态也有了变化之后,也就同意了李若水的计划。

为了让晁訾安心进城,李若水甚至建议晁訾在进城期间,皇宫内外的侍卫都换成晁訾的人。

也正是有了这个承诺,晁訾才放心地进城了。

在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中,晁訾在一千近卫军的严密保护下,再次走上御街。

像上次一样,京城百姓纷纷前来围观这个新鲜出炉的驸马爷,尤其见到精锐的近卫军后,更是喝彩声不断。

这些近卫军都是多次随同晁訾在战场上拼死冲杀的百战老兵,一个个精神抖擞、杀气腾腾,锐利的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状况,在每个近卫军的身侧,都有一面巨盾,只要稍有风吹草动,这些巨盾就可以最快速度形成一面防护墙,确保晁訾不会受到任何方向的伤害。

“看到没?这才是我大宋真正的强军,话说金兵听说晁大都督来了,连影子都没敢见,就吓跑了”

“快拉倒吧!不知道别乱说,看仔细了,这是梁山大军,跟朝廷没屁关系,晁大都督赶跑了金兵不假,可前几天朝廷还要讨伐人家来着,你看谁接岳母带这么多铁骑的?”

百姓们议论纷纷,不过还是以欢迎为主。

赵桓等在宫门口,也算是给足了晁訾面子,两人都出次见面,一个高大威猛,一个身体单薄,仿佛一阵风都能吹跑似的。

这样一个鲜明的对比,让很多跟着赵桓出来迎接的大臣都暗暗摇头,晁訾的气场太强了,在他面前,太子如同孩童一般。

晁訾单膝跪地,抱拳道:“晁訾参见太子殿下”

赵桓忙抢步上前扶起晁訾,笑道:“都是一家人了,以后千万不要这么客气,快请进吧!酒宴都已经备好了”

赵桓请客,场面显然不是赵楷能比的,这可是根正苗红的太子,现在又是监国,他发话了,群臣怎敢不来?

既然都来了,晁訾也不客气,随同赵桓一起向皇宫内走去,这已经是晁訾第二次来了,不过皇宫里的建筑虽奢华大气,可晁訾却不喜欢这地方,可能是受历史影响吧,他更喜欢洛阳或是长安做都城。

记得赵匡胤也曾想迁都的,却不知什么原因,最后放弃了。

还是上次那座大殿,随着晁訾和文武官员的入坐,赵桓拍了拍手,上菜的宫女就如同蝴蝶般,鱼贯而入,然后就是绚烂的歌舞等助兴节目。

这些前奏完事之后,才是宴会的主题。

赵桓率先举杯,对着晁訾道:“来,让我们敬大宋的擎天玉柱,也是本太子的妹婿一杯”

就连晁訾都不得不承认,单从气度和为人处事上,赵桓确实比赵楷强多了。

众臣轰然叫好,纷纷举起杯来,晁訾忙站起身,举着杯,连称不敢,早有宫中密探告诉晁訾酒没问题,可以放心的喝。

此刻晁訾用酒量再一次告诉大宋的官员们,什么是梁山好汉,杯到酒干,对官员的敬酒,晁訾没有一个拒绝,十几杯下去,仍旧是面不改色。

还是赵桓怕晁訾喝多了一会不好谈事,才制止了官员们的敬酒。

对于大宋官员们这种态度,晁訾已经麻木了,适者生存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最合适不过,历史上的靖康之耻后,留下的官员们,不是一样侍候张邦昌,做了伪齐的官员吗!

这是人性,不能说怪他们,要怪,还是得怪徽宗父子太完蛋。

这场酒宴可说是宾主尽欢,唯一遗憾的就是懿肃贵妃没给面子,行装是收拾好了,只等跟着姑爷走,却显然没想给太子面子。

待群臣走了之后,赵桓又在御书房内弄了一个小型宴会,除了晁訾这个外人,还有黄潜善、童贯和李若水。

晁訾很清楚,怕是赵桓要同他谈条件了,对赵桓今天的表现,晁訾给了十分,所以他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赵桓究竟是什么用意了。

黄潜善是靖康时期有名的投降派,李若水也听说过,唯独让晁訾最感兴趣的还是童贯,想不到这老阉货居然成了打不死的小强,还混进赵桓的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