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巡视西北(2 / 2)

天下梁山 东北老坛 0 字 10个月前

打去吧、闹去吧!只要不闹到老子的地盘,随你们怎么闹,闹的越凶越好。

心情放松下来,晁訾再次强烈的思念起洛阳的家人来,甚至有种冲动,这趟西北之行就算了,等孩子出生之后再去,反正西面现在也没什么事。

不过想想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西北之地刚刚归过来,若不走这一趟,如何做到胸中有数。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处在他这个位置,又何尝不一样?成了天下的主人,却也不再是自己的主人。

大军离开均州继续西行,方琴儿一家人则在一队侍卫的护卫下,拐道洛阳。

说来也巧,方琴儿的父亲在洛阳有很多学生,所以老爷子对前往洛阳倒是不反对。

只是方琴儿的母亲见女儿的目光,始终眺望着晁訾军队消失的方向,心中怎会不明白女儿的想法,可她也知道,这种事根本没法劝,有心想不去洛阳,却又不知该去那里,忧虑女儿的将来,却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晁訾大军到了秦州后,晁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种帅,同时扩建了种家祠堂。

这还不算,晁訾又亲自拜访了种家老宅,对种帅兄弟的家人好生安抚一番,并承诺,今后种家的所有开销,都将由他的燕王府承担,种家后人有想要考取功名的,也会优先录用。

这一项项举措下来,晁訾算是在西军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而这只是第一步。

姚仲平进入蜀中后,曾有不少人跟着去了,襄阳之战后,又被裹挟走了不少,但这些将士的家眷却还都留在西北。

晁訾下令,不管这些将士身处何方,他们的家人都将享受梁山士兵军属的同等待遇,如果有能及时返回的,不但不追究他们背叛种帅的责任,还可以重新选择加入梁山军队,而且立有功勋后,一样不影响今后的升迁。

这条政令可太要命了,可以说是明目张胆地在挖姚仲平的墙角。

国人最重乡土观念,故土难离,若不是万不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而因为姚仲平的原因,很多跟着他走的西军将士在心中难免会对种帅有愧疚,甚至害怕过后会被清算,所以尽管蜀中那边语言、饮食等方面都不习惯,却也不敢有回家的念头。

可现在不一样了,西军的新统帅燕王殿下,不但不追究他们的过往,而且还对他们及家人关怀备至,这怎能不让他们感动?

可以想见,随着这道旨意的颁下,这些将士的家属们,很快就会给各自的家人去信,要这些人尽早回来。

晁訾此举也算是对姚仲平策反蒯家两个公子哥的一个报复了,只不过手段更高明,效果也会更好。

在晁訾对西北实施一系列改革的同时,老将呼延灼也到了,而在来秦州的路上,晁訾也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从前秦州一直都是军管,也就是种帅在军政一把抓。

这也就是种家军出现的原因,所以为了避免西北再出现一个种家,晁訾将李若水从河间府调了过来,施行军政分离。

而为了便于管理,将之前大宋设立的永兴军路、秦凤路,合二为一,设立西北行辕,李若水为西北处置使,主管西北各项政务。

军队方面则由呼延灼和程万里共同掌管,以期尽快洗去种家在军中的影子。

这样文有李若水,武有呼延灼和程万里,才算是稳定了西北的局面。

处理完秦州的事后,晁訾在呼延灼和程万里的陪同下,前往横山前线视察。

呼延灼将来要主管西北军务,所以也必须跟着晁訾前来,秦州那边的军务,则暂时由姚仲平那个义子张朗管理,这小子这回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日月了。

横山,大宋王朝抵抗西夏的第一道防线,百余年来,两**队在这里如同拉锯一般,你来我往,打的不亦乐乎,不过尽管双方都有弄死对方的心思,却都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进一步扩大战果,所以边界始终在维持在横山一线。

进入横山地区后,就随处可见一座座坞堡,问过程万里才知道,这些都是为了防备西夏人才修筑的,这样可以起到延缓敌人攻势的作用。

对这样的防御工事,晁訾并未说什么,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不过现在同西夏开战,显然更不现实。

在横山最前线,还有一个由归顺了大宋的吐蕃人驻扎地区、卓啰和南军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