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大雨3/3(2 / 2)

徐晃恭声告退,片刻之后便带着人来搬生姜,这个时候刘辩已经把生从系统中拿出来了,众人依照命令把生姜搬到军营灶房,而火头军则是铆足了劲煮起姜汤。

其实这个年代随军的火头,也是明白预防风寒的道理,往往在这一方面还是很有经验,往姜汤里添加了不少作为着料,但是有着驱赶之功效的辛辣之物。

与此同时,在徐晃的吩咐下,考了火的军士们出去伐木柴,而未曾烤火的军士们终于得到了烤火的机会,围着旺盛的篝火,一个个把脱下来的衣服、裹脚布脱下来烤干,大营中的味道甭提了。

而另一方面沿途掠夺屠杀大量汉民的匈奴人,可就没有白波军的待遇了,草原游牧民族,原本就是居住在帐篷里,对于预防自然灾的经验,自然是远胜于汉人。

可惜於夫罗匈奴兵此次轻装上阵,就连粮草也是一路疾驰一路掠夺而来,根本就没有携带任何辎重,更悲剧的是在严冬之际,竟然遇到了天降大雨,也是够倒霉的。

不懂的用松柏做燃料的匈奴人,在大营里一个个紧紧的靠在一起,相互取暖,虽说没有火可以取暖,然北方游牧民族由于常年吃肉,自身体质要比汉人强悍的多。

感染风寒的机率要小得多,然懂得牙齿打颤的滋味,终究还是不好受。

呆在牛皮大帐里的於夫罗,脸色阴沉,遇到降雨天是他未曾预料到的,麾下士兵染不染风寒,他倒是不怎么担心,他最为担心的事情,这一场大雨足以使得路途泥泞不堪,极其不利于骑兵行军。

若是泥泞的路途在结冰,他的一万骑兵也就算是废了,根本就无法行军,然距离他与董曼约定的日期,不过只有短短几天了,若他不能如约而至,恐怕会承受董曼的怒火。

其实他并不是承受不起董曼的怒火,而是承受不起董卓的怒火,别看这个在这个年代匈奴人常常掠夺汉人百姓,那只是因为朝廷孱弱,无力征讨,若是换上董卓这样的强力诸侯,早就把现在式微的匈奴人赶得远远的了。

毕竟连羌胡都不敢掠董卓锋芒,更何况匈奴人呢,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对他极为重要的姒复还在董曼那里,若是因此而导致姒复有个好歹,那可就真是后悔莫及了。

於夫罗一直都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物,梦想着恢复冒顿单于时期的辉煌,然匈奴人不善汉人的谋略、兵法,打起仗来一直都是硬碰撞,不知道吃了多少汉人的亏,而姒复不仅有着汉人的学识,更是对大匈奴忠心耿耿,於夫罗怎舍得逝去这个幕僚。

这个时候,匈奴人谁也没发现,大营四周黑乎乎的密林中,几道人影四散而去,原本人影所在凹下去的位置,转眼间被大雨倾灌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按住三秒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