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走马上任做新兵(2 / 2)

斩宋 散讲 0 字 10个月前

这是个性格傲骄的男人!

段王爷这段只是个小插曲,陈敬济没有太在意,他不想了解这位王爷为什么不姓赵,或许段王爷只是一个外号。

郓二带着西门庆的亲笔书信找到他,信上的内容令他有些吃惊,原来去汴梁城的西门庆为他谋了个官职,陈敬济竟然要当官了,而且还是丈人爹活动后的结果。

西门庆为他谋的职位是团练,在临县的寿彰任职。

团练是多大的官,他并没有个准数,但吃皇粮俸禄总比在西门家做上门女婿强了百倍,要不怎么说的,身份决定一个人究竟是个什么样。

陈敬济拿着西门庆的书信去了一趟阳谷县衙,县令应伯爵知道他升官的事,连忙派人送他去赴任。

上任比想像的简单,没有惊动西门府的众人,陈敬济带着几件干净的衣服,骑着白马赶到了寿彰县。

与相关的官员交接后,寿彰县令递给陈敬济一封朝廷的公文,上面要他立即出城去驻守大营报道,接受营地的集中操练,结束后才能在寿彰县上任。

驻守大营座落在西山脚下,营地一侧是百丈的空地,这是操练军兵的校武场。

陈敬济骑马到来时,看见很多与他一样的人从各处赶来,这个岗前培训是武官上任必备的科目。

报名、交费、换装、参加实战军训,一切的安排都十分的顺利。

参加训练统一穿着兵勇的服装,手里拿着木制的兵器,四十九人成一个方阵,在百丈大小的校武场中一共有数十个这样排列整齐的方阵。

校武场操练的科目分三项:身体负重训练、队形训练、听响炮训练。

身体负重训练就是强化身体,每个人的身上增加适量的石块,加大训练的强度与难度,这样操练三个月后,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队形训练就是凝聚集体的队列和阵型演练的训练,让所有人具有整体的意识,这在实战中很有必要。

听响炮训练就是学习听号令听指挥,实战中听从指挥就能打胜仗,否则上战场一头雾水,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陈敬济没有这么系统学习和锻炼过,他自小的身体就弱,接受校武场的操练对他来说如同在受罪。

好在他的忍耐力不错,咬紧牙关一直坚持到最后休息,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左右张望时,发现像他一样累得不行的人有很多,还有几个人唉声叹叫不该来。

休息的营房帐篷在校武场的旁边,每八个人挤在一个帐篷里,睡觉是大通铺,由于操练的实战特殊要求,夜晚的休息不能脱衣服睡觉。

陈敬济所在的帐篷内原先有七个人,演练场操练的第三天,又有一个细皮嫩肉的小家伙加入进来,第八人的岁数在十七、八岁,是帐篷里年龄最小的人。

年龄最大的人姓黄,他是快活林的新任团练,来这边训练是上任前的例行科目,他在升官前曾在青州做过几年的馆营。

同帐篷的其他几个人也相互报了姓名与将要继任的官职,陈敬济原本以为他与黄团练和其他人的官职差不多大,却不想八个人之中还有一名游击和秀才。

游击名叫关胜,是武圣人关羽第若干代的子弟;而秀才名叫赵嘉明,是第八个加入帐篷小家庭的那个人。

赵嘉明与关胜像是过去认识,他俩经常用眼神交流,嘴里却说着相反的话,陈敬济看在眼里,他倒没有觉得不妥,谁都有秘密,都可以掩藏秘密。

八个人里,他最看不上的人是年岁最大的黄团练,那个人的官职不高,但或许在官场的资历颇深,所以一直喜欢在八个人中显摆特长。

黄团练的特长就是没有特长,他什么都会一点,但没有一点精通和比较精通的本事,如果吹牛也是特长,大家可能会主动谦让一下他。

“我好像在汴梁城里见过你?”赵嘉明私下对陈敬济说。

见过面?

陈敬济对这个人没有印象,他在汴梁城很低调,赵嘉明的模样看起来是个斯文人,不会与高衙内一起混,所以他俩应该不会有机会面。

套近乎吗?

“我想起来了,我们俩在彤莱会馆里见过。”赵嘉明兴致勃勃的说,“陈公子那会儿正在挑选姑娘。”

嗯?

赵嘉明竟然知道他挑选姑娘的事,他那时在房间挑人怎么能让外面的人知道?他又是什么身份的人?

“过去咱俩的关系算有仇,但既然在一个大营做伙伴,以前的恩怨就不计较了,你说可以吗?”赵嘉明慢条斯理的说。

‘有恩怨?什么时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