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新任县令(1 / 2)

斩宋 散讲 0 字 10个月前

 孙二娘与顾大嫂外出置办货品,十字坡饭庄的经营已经上了正途,不用老板娘特意守候在此地。

休息一个晚上,考虑清楚的陈敬济找到萧玉环,他同意帮助这对落难的母子,但是怎么帮要他来制定。

萧玉环点头同意,她与小男孩都明白求人的难处,尤其是向有过恩怨的大宋朝求助,至于能帮多少会有效果谁也说不清楚。

与赵佶详细的介绍事情的原委,在征求对方同意时,陈敬济吩咐伙计套上大车,新的旅程将有四个人结伴行走。

向汴梁赶路的速度不快,有了大车的补给不用太担心路上缺衣少粮,赵佶与萧玉环的交流颇多,俩人谈天说地倒是让这一路不怎么无趣。

大车走到第二天中午遇见一伙劫道的山贼,这群人刚刚杀了即将赴任的阳谷县令,陈敬济即时出示梁山的腰牌才化解一场潜在的大麻烦。

“你们要去什么地方?”山贼的头领姓李名云,他早有加入梁山的打算,只是一直苦于没有入伙的门道。

“汴梁。”陈敬济不加隐瞒的说出目标。

李云心直口快的说:“公子可能要改道了,我听说朝廷派军队清剿梁山,那批人马正好与你们相遇。”

与出征的军队碰见绝不会是好事,大宋的官兵外出剿匪会像蝗虫一样清理所到之处,与他们相遇男人会死女人会被充当营妓。

“谢谢李寨主的提醒。”陈敬济把梁山的腰牌递给李云,凭仗这块腰牌申请加入梁山是各地山匪的一个办法。

前路有官兵开来,陈敬济等四人要另选去汴梁的路,只是更换道路要绕很大的圈,先不说费时费力,就是消耗带的粮食与清水也是很多。

“要不咱们去阳谷县吧!”赵佶想了想说,“那新任的县令既然死了,那咱们就替他去阳谷县上任。”

赵佶想做县令吗?

陈敬济很好奇义父的心思,他曾经在后世看过一篇文,说有个天子打仗不论胜负都会嘉奖自己,从封为小吏起慢慢的提高官职,后来要不是死得比较早,最后可能会自己篡了自己的皇位。

“谁做县令?”小男孩好奇的瞅着赵佶与陈敬济,他拍手对萧玉环笑着说:“该不会让姨母做女县令吧?”

女县令,这倒是个不错的创举,可惜大宋朝的女人身份与地位都不高,就是远在荒原的辽国与西夏,都没有女人坐官的先例。

“让他做!”赵佶指着陈敬济说:“他就是从阳谷县出来的人才,这样的人做县令一定能所作为。”

“他能行吗?”小男孩不太认同道。

萧玉环赞同的说:“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四个人的意见有两个投了赞同票,陈敬济不能对自己投反对票,因此勉为其难的答应做阳谷县令,他没有做过官,对官家的一套怎么说都有好奇心。

转换行走的路线不太难,去阳谷县比到汴梁城省事,走官道行得很快,新县令走马上任的文书是从那位被李云杀死的前任怀中找到。

不知道死掉的前任是不是没有长脑子,文书该填写名字的地方一直空着,这不是给别人钻空子的途径?

任命的文书不应该让人随意填写,但赵佶却给了陈敬济一个不一样的解释:大宋朝的一些地方官员是花钱捐官,很多郡州衙门为了图省事,送达的签发文书上不会填写人名,这样做是为了能扣下少部分捐官的银子。

捐官的银两正常都该进入国库,但下边郡州府邸缺少办公的钱,经常要在捐官这上面打算盘,朝廷早就知道这种现象,可是为了不掏钱去安抚下边的心情,也常常会睁一眼闭一眼的默认了。

到达阳谷县城的衙门,看见陈敬济的委任文书后,临时县令应伯爵恭敬地让出位置,他是小吏出身,自然懂得分寸。

陈敬济能当上阳谷县令一点也不奇怪,他的根在汴梁城,又是西门庆的女婿及儿子,这样黑白通吃的人物怎么会一直沉默?

上任第一天安排衙门内的活儿,陈敬济对应伯爵十分的客气,并实话告诉对方,自己只是过渡呆几天,以后会提拔对方接任。

几句话令应伯爵感恩戴德,他自然明白过渡与提拔的意思,能被陈敬济赏识当然比什么都好,他当即拍胸脯承诺,一定将胸口碎大石的计划如愿。

赵佶与萧玉环等人的安置很简单,一个幕僚的称号便能掩盖很多麻烦,应伯爵识趣的安排衙差升堂,为新县令上任造一造势。

升堂鼓声响过,端坐在衙门的陈敬济已经穿上县令的红袍,他严肃的望着空荡荡的堂口,那里没有瞧热闹的百姓与伸冤的人。

“咱们阳谷县县竟然如此太平,这全是你的功劳。”

应伯爵抱拳作揖,他有功劳也不能自夸,“全是陈老爷的威风,本县有您坐镇在此,自然会歌舞升平。”

俩人相互吹捧了一会儿,衙门口传来击鼓鸣冤的响声,让陈敬济与应伯爵大吃一惊,竟然有不识趣的打脸人存在,这是找茬吗?

“让人上来。”陈敬济清了清嗓子对衙差吩咐道。

喊冤的人是一位五十岁上下的老妇人,她的模样倒很周正,从容不迫的架势像是从大户人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