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西镇抚司(2 / 2)

朱肆一听顿时觉得大有可为,对着王建连连点头:“王卿,果然是国之大才。你自下去给朕理个章程看看。”

武夫重来低贱,文官也无所谓,也没反对。

马宝见王建得了彩头,也起了竞争之心,但是一些话不好当面讲,尤其是在这个场合。

等待众人散去,他寻了个机会,单独给朱肆谏言。

朱肆对于马宝有一个粗浅的影响,只记得马宝在历史上留过名,但具体的事迹不清楚,但是既然能留名,那证明这人至少是个人才。

更何况他特意打听了这人,勇猛无比,还有头脑,除了性子有些偏激,算是难得的将才,再加上此人是大顺出身,与大西不是一个葫,所以朱肆便有心拉拢。

这马宝也有心找棵大树,经常有事没事在朱肆身边晃悠。

一来二去,两人便直接看对眼了。

“万岁爷,军中虽然没人反对,但毕竟是晋王的部下,您贸然插手也有些不美。”

朱肆听到这个回答后,拍了拍脑袋,觉得有些头疼,这派系党争可谓无处不在,不是你故意装看不见就行的。

还没得朱肆气垒,马宝便干劲进言道:“陛下,您可以走锦衣卫的门路啊!”

锦衣卫?

朱肆越琢磨就觉得这事越靠谱,锦衣卫是天子家奴,他怎么处理都轮不到外人议论,并且这锦衣卫与皇帝还有人身依附关系,可以方便他任意施展。

更妙的是,比起文臣武将,恐怕这些匠人更喜欢锦衣卫这个身份。

出于对文人几千年的尊崇和敬畏,这些匠人其实没胆与文臣并列。而武臣呢,舞刀弄枪又有些不吉利,唯有这个锦衣卫,是天子家奴,与皇帝的关系天然亲近,正是他们这些无根浮萍最好的依靠之处。

一想到这里,朱肆对于马宝更是大加赞赏:“宝儿,能合朕意的,唯有你了。”

得到皇帝这么一句赞善,马宝浑身便轻了二两。

这个注意既定,朱肆便找来了王全福与王建依照锦衣卫建制,设立了锦衣卫西镇抚司。升了几个比较出彩的匠人为锦衣卫总旗,次等功劳的便升为小旗。

虽然只是一个七品官,但对于匠人这些贱籍之人可谓是一步登天。

朱肆对此还特意下旨,凡是在西镇抚使体系中能教导出十个锦衣卫官员,其人自动升一级。

也就是说你教出的徒弟有十个人得到了小旗官,那么你就算什么功劳也没有,也会自动升任总旗官,以此类推,上不封顶。

这项制度主要是怕一些匠人藏私,不肯教真本领。

锦衣卫是天子家奴,任他揉捏,文臣武将对此也不能说个不字,这项政令便畅通无阻的通过了。

这个历史时刻,除了朱肆恐怕没有人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其巨大的历史影响。

他在华夏千年以来,重驭人之术,轻经世之材的河流,开辟了一条溪流,并且准备以莫大的毅力与勇气,尝试着让这奔腾到海的河流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