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战果(2 / 2)

泰什哈一听多尼称呼吴三桂为平西王,便知道多尼的处置方法,心中不由的想到到底还是多铎的儿子。

吴三桂的大营此刻也愁云惨淡,听到多尼前来,吴三桂也急忙跑出营帐迎接,一见到多尼,他本想请罪,但是被多尼一把抱住了。

“王爷何罪之有,此明军的强悍近乎于妖邪,若无平西王拼命阻挡,戳其锐气,其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时候,正需要精诚团结,清朝派出没有多少威望的多尼,正是看出了其善于拉拢的特质。

甭管吴三桂内心怎么想的,他此刻也得装作一副感动的模样。

“王爷体谅,我痛感涕零!”

多尼洒然一笑:“什么体谅不体谅,平西王乃我大清之肱骨,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多尼话里话外无不暗示,吴三桂,你可不气垒,继续干啊!这云南可是你的就藩之地,你不下死力,如何才有一番基业。

吴三桂显然明白了多尼的意思,不由的仰天长叹:“大清待我至真至诚,臣必当以死相报!”

而后多尼又多加安抚,吴三桂也是大表忠心,场面十分和谐,最后二人都满意离开。

只是一转身,二人脸臭的恨不得吞了对方。

多尼自然是恼怒此战的损失。

吴三桂则是不屑于多尼的多此一举。

若不是此战他和八旗损失差不多,其结果还真难预料。多尼如此亲善,还不是碍于他的势力,作为明末的风云人物,许多道理吴三桂其实都门清。

但其人之所以能做出许多匪夷所思的决定,还是其性格使然,此人虽然平和,但遇到事情其实最爱偏激。

最关键的是,他对清朝还抱有某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太过天真。

对于汉人和明朝呢,他又抱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狠毒,屠城戮民,那是从来不手软,太过凶残。

即蠢又坏的评价,还真不是贬低他。

清军大营阴云密布,明军这边则是喜笑颜开。

此战骑兵虽然伤亡过半,但是大伙都知道这一战是多么的提气,其意义也是多么的重大。

清军显然也是忌惮明军的骑兵,以为今天是那支明军的正常战力。

害怕明军那天心血来潮,又来那么一下,于是开始步步为营,将曲靖围了个水泄不通,誓要通过自己的优势,一点点将曲靖这股明军给磨死。

这也正中明军下怀,甚至一开始以八百突袭,就是抱着这样的战略目的,清军如此稳扎稳打,自然比之前侵略如火要浪费时间。

而时间是站在大明这边的。

而为了保持这种战略威慑,陈建也打算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骑兵再度出击,因为虽然通过这战,这支骑兵的战斗力虽然上升的不少。但较之今日如同神魔的状态,那真是云泥之别。

曲靖在经过一阵狂欢后,也开始收敛尸骨,祭奠失去的将士。

这时明军的情绪开始肃穆而低沉了。

而陈建显得尤为的悲痛,大家都以为他是为死去的泽袍而哭,但陈建内心其实也是在为扶纲而哭。

今日一战能有如此大的战果,那颗人头来的恰如其分,早来一天,晚来一天,明军都不会有如此战力。

只是这一切,清军不清楚,他们不明白一个人究竟为了国家可以牺牲到什么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