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造船(2 / 2)

这种时候,清军也知道粮草的重要性,知道其中虚实的,肯定是鞑子那边位高权重者。

而掌管粮草的基本上真鞑,几乎不可能投降。

那么唯一的人选便呼之欲出了。

吴三桂!

大明在此之前也和吴三桂有过接触,信使都是有去无回,这吴三桂可谓铁了心做汉奸。

“事关江山社稷,咱们还是尽量派人去接触一下吴三桂。”李定国有些无奈,这差事,稍有不慎就会丧命,还真没有适合的人选。

就当大家思考如何选人时,朱肆在一旁忍了很久,终究还是开口:“其他人或许还有一二挽救回旋的余地,但是吴三桂此贼,我必杀!就算此次他真心投降,朕也会寻个机会将此獠千刀万剐。望周知!”

“陛下!”

在场所有人都觉得朱肆有些意气用事,这吴三桂虽然可恶,但若是投降,这西南半壁至少可以保全。

“此一时彼一时,吴三桂虽然可恨,陛下千万不要一时喜怒而枉送大局。”内阁方瑞士苦口婆心劝道。

“你们都是这般想的?”朱肆环顾四周?

大臣纷纷肃然。

“既然这样,咱们来投票,坚持劝降吴三桂的站在右边,不劝降的站在左边。”朱肆没说根据投票结果做决定,他只是想看一看人心。

大家互相看了一眼,最终还是按照朱肆意思站队了。

李定国、雷跃龙、马宝、高启隆等大部分人了劝降吴三桂。

而选择不劝降的只有窦名望、高文贵、宫彝缪缪三人。

朱肆对这个结果说不上什么喜怒,只是平静问道:“这些日子,我与诸位还有百姓同甘共苦,夙夜忧虑,与鞑子血战沙场,不止是为了争天下,也是为了分对错!”

“如果让吴三桂这等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徒都得以善终,这天下!朕宁愿不要!”

陛下!

朱肆如此决心让在场所有震撼之余,而又感到无力。

李定国双手紧握,满眼通红,嘴唇有些颤抖,有些话憋着心里好几年了,在此刻再难抑制:“陛下连我们这些人都能容忍?为何不能忍一个吴三桂?”

哈?

朱肆盯着李定国,见他神情认真无比,看了看左右四周,武将们都不自觉的低下了头,他们都是流寇出身,在这种近乎国本的问题前,本能的有些退缩。

如果天子不是朱肆的话,他们大可趾高气昂的回应:“什么寄吧大明,这云南一草一木都是咱们这些流寇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关你什么事。”

然而现在大明的皇帝是朱肆,是他们敬之,服之的天子。

在天子对不起他们之前,那些话是在怎么也说不出口。

文臣呢也有些畏畏缩缩,尽管对于这些武将他们的观感不一,但是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今日这番文物和谐,君臣相得的局面来之不易,也不愿面对。

朱肆见所有人都在逃避,知道有些话不说清楚,裂痕永远愈合不了。

“思宗年间,海内沸鼎,生灵涂炭,以至于民变四起,天下纷乱,神州鼎裂,被鞑子趁虚而入,以至于山崩地裂,天下皆亡。非一人一事之错。思宗有错,错在刻恩寡义,进退失据。文臣有错,错在党争不止,错在为富不仁,错在心存侥幸。武将有错,错在贪财妄议、杀良冒功,拥兵自重。当然,你们也有错!”

朱肆指了指李定国还有诸位武将。

所指之人,浑身颤抖,不敢直视圣上。

“你们错不在于不甘做安安饿殍,不在于兴起义军,不在于反抗暴政。你们错在于,一朝得势,忘记了初心。错在于随波逐流,张献忠屠戮四川的时候,你们也是帮凶。”(孙祚民《张献忠屠蜀考辨》)

朱肆说完,寂静无声,有人惭愧,有人庆幸,有人奋起,有人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