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臣子(2 / 2)

那日朱肆执意离去,雷跃龙、方瑞士,张佐宸等直接挂冠闲赋,尽管朱肆没有批准,但是他们已经全然不理国政。

大明文官本就匮乏,战事结束后,又百废待兴。

但是现在事务无论大小,内阁处理完意见后,甚至有些奏章直接连票拟都没有,就直接送到晋王府让他定夺,就连让太子返回昆明这种事情也是一样。

简直拿他李定国当皇帝一样对待。

李定国每日如坐针毡,他知道这是内阁文官心里憋着一股气,是用一种看笑话的心态在对待他,只要他表现的稍有僭越,指不定会招来什么口诛笔伐。

同时这也是内阁官员,六部九卿对于天子的怨望。

既然天子这么信任晋王,甚至不惜以命相救,那么就看看你这个宝贝晋王能不能完全替你治理好这个国家。

在古时,臣子常以美人自比,以男女自比君臣,从屈原的《离骚》开始,这种比喻在诗词文章上比比皆是,如今内阁九卿这模样,不恰恰是女子吃醋的模样吗。

李定国长于军略,短于治国,骤然让他处理,怎么不纰漏四出。

内阁文官对此也是视而不见,文官们这种风气也让原本偏向晋王的文官也保持沉默,甚至连孙顺和金维新对待晋王都不再执主公之礼了。

到这个时候,他们越是与晋王亲近,越是会让别人抓到辫子,为了不引起天子猜忌,他们也会刻意保持距离,这既是为了大明,也是为了晋王的名声着想。

所以整个昆明没有几人肯帮助他。

让李定国每天都战战兢兢。

内阁文官可以摆烂,他不能,否则便是对不起天子救命之恩。

随着明军攻略的地盘越大,李定国越来越感到吃力,比之面对尸山血海还要让人感到压力巨大,茶饭不思,日渐消瘦。

差点一病不起。

就在李定国最艰难的时候,雷跃龙直接登门,在门口指着叫骂李定国,指出他最近时间为政种种过错。

李定国一听到这个消息,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穿便跑出来认错道歉,泪眼婆娑,十分激动。

雷跃龙此时上门指责,对他而言,雪中送炭都不足以形容,夸张一点再造之恩也算得上。

因为这代表雷跃龙把他是个大明臣子看待,而不是一个封无可封的藩王对待。

他只有融入大明臣子这个身份,才能在这个崭新的大明继续存在,发挥他的价值。

雷跃龙在骂了他之后,便以草民的身份,去内阁应聘了一份“倒茶”的差事。

大家都不傻,知道雷跃龙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等战事告一段落后,这首辅之位必是他雷跃龙,再说了他辞职,天子没有批准,他雷跃龙还是内阁大学士,所以这政务当然要交给他过目。

雷跃龙名为杂役,实为首辅。

首辅开始工作,大家也知道该干事了。

毕竟情绪已经发泄完了,能让晋王如此窘迫,也一吐之前的怨气,于是拿出十二分精神,处理政事。

大明的政务很快就走上了正轨。

李定国心中感动,对于雷跃龙的芥蒂之心全消,也放低姿态亲自上门感谢。

但是连雷跃龙家的门都进到不说,还被雷跃龙指着鼻子骂了一通。

李定国丝毫没有恼怒,回家后连饮半壶酒,一醉方休。

而后朱肆的诏书便来了,不仅仅是对于李定国的任命,还有一系列的人事调动。

让李定国主持荆襄战局,这个大家毫无疑问,但是圣旨上给李定国拜了一个征北大将军的名号,让其能够调配湖广所有兵马、粮草,让昆明所有人都大感意外。

因为以往大明军略晋王说了算,全国的粮草,兵马都由他调动,不用特意下诏写明,如今不仅仅在诏书上明确了晋王的防务,甚至还划定了晋王的权责范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削权。

但是此刻包括李定国在内的所有人,都大松一口气了。

这个国家看起来总算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