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建康宫(2 / 2)

重回北魏 黄皇室主 0 字 10个月前

礼毕之后,萧赜看太子满头大汗,吩咐侍女取来冰镇果水给萧长懋,等萧长懋饮过之后,萧赜道:“为父以沈卿宣召太子来此,为的是北使之事。路上沈卿可与你说过北使已至瓜步之事?”

“禀父皇陛下,沈詹事路上已经说过此事”

萧赜微微点头,说道:“既是说过,为父也不赘述。叫你来,便是要你前往琅琊城迎接北使。为父知你不耐暑热,只是北使不为常人,朕意以北主盛情,本朝亦不能失礼至人衔口。朕为万乘之尊,不能妄动,你且代朕前去迎接,送他们到国宾馆安置便可。”

萧长懋心中微微叫苦,没想到让沈文季说对了。只是老父有吩咐,他只能承旨奉命。

“沈卿,你为左卫率,便以东宫台兵同去吧。”

“臣遵旨!”

。。。。。。。

萧赜在萧长懋走了以后,又在竹林堂中坐了一会儿,便与王晏,谢朏一同出了华林园,回到式乾殿西斋中,他要在西斋招待王谢二人。

安坐之后,萧赜吩咐为王谢上茶后,笑谓王谢道:“朕闻裴昭明离代之时,北国皇子曾托裴卿向你们两家求取茂弘公,安石公遗物。此次其亲来建康,若是亲自登门访求,二卿族中将赠之何物?”

王晏与谢朏相视一笑后,说道:“臣族中从祖所余之物百余年为人求取不绝,虽多有婉拒,却不免多有流失,至今所余已无几。”

萧赜听了,不免奇怪,北国皇子涉江求取贤士遗物,亦为雅事,既能表以家风,又能增广家声,难道王氏便如此爱惜一死物?这些物件儿虽是好,可是若能利用一下以邀声誉,也不妨与之。

王谢诸家在晋时家中多出高官,迭任执政,为上等高门。只不过在孙恩,卢循和桓玄之乱中遭到打击,其后刘裕崛起,王谢这些高门就只能做些虚官,位高无权。没有了军权,政权,自然就要图名誉来给自己加分,所以萧赜才有此疑惑。

萧赜抚须笑道:“原来如此!朕秘阁中尚有一件茂弘公所用玉如意,可转还卿族,卿可以此转赠北使。”

“可是昔年晋元帝践祚之年所赐御用器物“舞天”?”王晏惊问道

王晏想起以前长辈说过,晋元帝当年即位之年,曾经特制了两柄青玉如意,上雕仙人起舞,因此取名“舞天”并刻铭以赐茂弘从祖。后来大约在太元年间这柄“舞天”失踪,当时族中为此事掀起一场风波,重重惩罚了几个看守不力的族人,严令族中不准声张,又找匠师做了一柄假的用来敷衍看客,直到禅代之后,族中才说出这件事。

没想到这柄玉如意竟然会在宫中!

“其上确有此二字。朕曾于秘阁中看过附录,这玉如意是在大明二年由下面进献于宣贵妃殷氏,宣贵妃薨后,孝武帝曾经将之做为明器附葬,其后宣贵妃墓为刘子业所发,此玉如意才得以复归宫中。”

王晏没想到这柄玉如意竟有如此曲折的故事,刚想顺水推舟答应下来,好把这柄玉如意请回家,可是转念一想,这是皇帝给他们转赠给北国皇子的,不是能随意截留的东西。其实他们王家已经准备了一把上有王羲之题书的从祖王导所用之帛扇,只不过还没说出来而已。现在这柄玉如意忽然再现,王晏不禁陷入两难之中。

王晏犹豫了几息,还是决定先将“舞天”请回族中,他们这两代子孙都没看过“舞天”真品,就算请回家去供奉几日也是好的。

“陛下赐,不敢辞。臣代族中老小拜谢陛下赐还祖物!”说着伏地三稽首。因为心中太过激动,王晏的额头都磕红了。

萧赜挥手吩咐侍女扶起王晏,道:“本当早赐,只是朕庶不好古物,若非今日卿言无赠物,朕尚记不得此物。”

萧赜对于送出这个东西并无什么情绪,他自认天子富有四海,一柄玉如意算得什么,不值得他一顾,正好可以拿来做个人情。只不过他不知道这件在他眼里不值一提的小物件,却因为是御赐需要转赠,让王晏心中悲叹不已。

萧赜看着眼中又喜又忧的王晏坐下后,又看着谢胐,说道:“卿族中若有不足,朕秘阁中也有安石公故物,卿可任选。”既然给了王氏物,谢氏就不能不给。

谢朏知道王家其实是准备了赠物的,王家高门贵子,怎么可能没几件遗物。

谢氏没有遗失过像王氏“舞天”那等重宝,而且就算从皇帝这里拿了旧物,转身还是要赠人的,再者,连一件赠物都拿不出,他谢氏丢不起这个人。

“臣族中备下了当年从祖安石公所使过的围棋子一局。”其实配套的还有一个沉香木棋盘,据说曾经是魏武帝所用,这个比棋子更贵重,谢氏也想自己留下来,所以谢朏没有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