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邀请(1 / 2)

重回北魏 黄皇室主 0 字 10个月前

 ( ) 萧赜婉拒了拓跋慎的提议后,手持国书问道:“朕昨日听太子说,昔日前朝晋熙王刘昶之长子与北使同至建康,缘何今观此国书,却不见列其名?”

当年萧道成在弑后废帝之后,逐步篡夺刘宋政权,将刘宋宗王陆续剪除,齐朝建立之后,又以谋反为借口将猪王数子赐死,将刘氏那些在禅代之处降了封爵的子孙全部免为庶民之后,建康城内已经没有刘家子弟的踪影,现在刘昶的长子竟然跟着一起来了,这个让萧赜颇有不解。

他倒不是对这个刘昶长子有什么顾虑。刘昶当年虽然是被逼北叛,但是声名已毁,在江左臣民心中早已经将他视为不知自爱,自弃中华投身虏庭的叛臣。现在就算是刘昶亲自回来,也成不了气候,更何况一个出生在虏境的儿子。

“刘文远此来江左,乃为承其父命。昔年丹杨王为刘子业所迫,归身本朝,于今已有二十余年不得祭拜父祖,四月间闻外臣使南,特上禀敝主,请遣其长子南来哭祭,以释本怀。我主慈仁,特诏刘文远附于使团。外臣本欲过些时日代请于陛下,请贵朝容刘氏前往祭拜父祖兄弟长辈。今陛下既问起此事,外臣不敢隐瞒。还请陛下念刘氏孝心,允其所请。”

萧赜沉默片刻,说道:“刘昶外叛江北,流污人世。本刘氏逆子,江左叛臣。但念刘氏诸子孙皆没,本朝虽设有司四时祭扫,却终非刘氏之族,难衬古礼。今刘昶既以孝道遣子往祭,朕也不多做阻拦。”

萧赜话音刚落,就见阶下左侧有人起身出列施礼,高声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可。”

拓跋慎看过去,原来是昨日在西邸外见过的沈约。

“沈卿有话且说来。”

“陛下有命,臣当敬承。然臣既任台臣,出于职守有话不敢不讲。刘昶既背弃故国,便为叛其父祖,非止前朝之孽子,亦本朝之罪人。自刘昶叛江北,前有数度请魏朝兵南犯,后复买奸刺杀天使。其于江左之地罪恶弥天明矣!今其子既至建康,正当明其父叛亡之罪,刑之市曹,以扼奸心。岂可容逆孙复污江左!陛下虽有全孝道之心,可尽施于国人。请勿及于刘氏逆臣。”

沈约的名头拓跋慎当然知道,二十四史中《宋书》的编撰者嘛。文才当真没得说,不过论及人品就不怎么样了。他在齐梁禅代之际主动积极迎合萧衍称帝,上劝进表,却告神说是萧衍的主意。在史书中对门阀子弟中无才德之士“平流进取,坐至公卿”不满,现实中维护门阀利益起来照样积极的很。

拓跋慎也不等萧赜答话,起身向萧赜礼毕后说道:“沈中丞(沈约时任御史中丞)此言不当。外臣有话要讲。”

萧赜本气沈约有话不早说,非要等自己都做了决定才讲。现在见拓跋慎开口,顺着说道:“北使且说。”

“丹杨王本为刘氏之臣,又受刘子业暴政猜嫌,故此归于本朝,身为魏臣。此节江左士庶皆知。贵国禅代之时,于之已有十年,丹杨王未尝为齐臣一日。刘文远今岁二十一,生长于平城,亦未尝为齐臣一日,何有叛臣之说。今日沈中丞以本官发言(御史中丞为监察官,掌劾奏朝士犯法违禁),要诛及刘文远,难道齐朝之法要施及本朝之民不成?”

“至于贵国车僧朗遇刺一事,昔年本朝已经斩行刺之人以徇,殷灵诞也遣回建康,贵国也早将殷氏正法,此事早已了结,何以今日旧事重提?沈中丞若有不解,可去寻殷灵诞访问。我听说沈中丞崇信神灵有知,想来必有通灵异法。”说到最后,拓跋慎小小讽刺了沈约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