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江山代有才人出(2 / 2)

朱允熞继续吃东西。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道:“可曾听过方仲永?”

方仲永?

朱允熞回忆了一下,自己好像学过这篇课文。

方仲永是北宋时期的神童,幼年天资过人。

但后来因为其父亲的无知,自己的骄傲自满,最终泯然众人矣。

算得上是一个悲剧。

他点了点头,道:“熞儿知道。”

朱元璋道:“知道就好,熞儿,你很聪明。”

“但千万不能因为懈怠,更不可骄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你一定要牢记于心。”

“你要越加用心的读书,不能辜负了自己的天赋。”

朱允熞心中暗叫不妙,这算不算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呢?

他顿时打起了苦瓜脸,小声嘀咕道:“皇爷爷,我就想当一个混吃等死的王爷,不用头悬梁锥刺骨吧?”

朱元璋没好气看了他一眼,轻轻敲了敲他的脑袋。

“那可不行,咱老朱家,不养懒鬼。”

你那些封王封侯的子孙,哪个不是懒鬼?

朱允熞在心中默默吐糟了一句。

不敢出声反驳。

老朱来了兴致,双手扶着桌案,笑道:“你总不想认真读书,那皇爷爷可就要考考你了。”

“这样吧,你来作诗一首。”

“三国时期,曹植可以七步成诗,咱自然不会如此为难你,就以一炷香时间为限,如何呀?”

朱允熞的脸更苦了,当个皇孙,不容易呀。

不仅要出谋划策,还要吟诗作对。

“皇爷爷,熞儿才七岁,写诗也太难了吧?”

老朱摇了摇头:“你连那么高明的记账法子都能想出来,还会被一首诗难住?”

朱允熞无奈,问道:“皇爷爷,是不是不管什么诗都可以。”

老朱点头道:“行,咱也不命题。”

朱允熞松了一口气,要是老朱给他出题,或许一时半会还真想不起来。

好在,可以自由发挥。

他快速在脑海里过滤掉那些洪武二十五年以前的诗,随后开始挑选起来。

太过于稳重老成的不行,悲春伤秋的不行,大量用典的也不行。

如此一来,可供挑选的诗句,其实不多。

他深吸了一口气,慢慢开口道:“李杜诗篇万口传。”

老朱脸上掠过一抹异色。

他本来没想过朱允熞能写出一首像样的诗。

毕竟只是一个七岁的娃娃。

出题就是为难他一下,打压他的傲气。

但这一句虽平铺直叙,却朗朗上口,竟是有模有样。

朱充熞接着道:“至今已觉不新鲜。”

老朱浑身一颤。

这可是前人未有之语。

堪称石破天惊之论。

李杜是诗人的巅峰,在此之前,谁敢说他们的诗“不新鲜”?

这份豪情壮怀,大气磅礴,也只有咱老朱家的孙子,才有这般气魄。

老朱屏住呼吸,静静等着下文。

不知不觉间,他对孙儿的诗作,竟开始期待起来。

朱允熞念完这句,暂时停住,皱了下眉头,故作沉思,继续念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朱元璋怔住了,半响没回过神来。

突然,他蹭的一下,站了起来。

苍老的脸庞,一变再变,声音颤抖道:“熞儿,你将诗再念一遍?”

朱允熞朗声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记下来,快记下来。”朱元璋冲一旁的太监大喊。

“哈哈哈!想不到咱老朱家,也出了一个不世出的文才大家。这下看那帮儒生,还敢不敢骂咱老朱家是泥腿子出身,没什么文化。”

他仰天大笑,得意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