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三个臭皮匠还是臭皮匠吗(2 / 2)

后来朱棣攻入南京,方孝孺始终不屈,侮骂朱棣。

永乐大帝一怒之下,诛其十族。

他也因此成为历史上唯一被夷十族的人。

吕氏又指着另一个文质彬彬的先生道:“这位是齐泰齐先生。”

齐泰,和方孝孺一样,朱允熞对这个名字十分熟悉。

历史上,他是老朱留给朱允炆的辅政大臣。

最重要的是,他是朱允炆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

后来朱棣造反成功,齐泰同样是宁死不屈,被诛九族。

朱允熞心中一动。

方孝孺,齐泰都来了,那另一个人是……

这时,就听吕氏望向另一个颇具文人风骨,宛如苍松一般的先生道:“熞儿,这位是黄子澄黄先生。”

果然!

朱允熞点了点头。

哥仨全都凑齐了。

历史上,朱允炆登基之后,黄子澄与齐泰并兼翰林学士。

他亦是与齐泰共同建议削藩之人。

要说这哥仨中,最惨的就是黄子澄了。

朱允熞心里这个无奈啊。

这三人都是大儒不假,文学造诣也不差。

但若论玩阴谋诡计,可不行啊!

真是三个臭皮匠都凑齐了。

只是,他们真能顶一个诸葛亮?

还是三个臭皮匠加在一起,还是臭皮匠?

“四弟。”朱允炆显然是十分推崇尊敬这三人,激动的说道:“你可要好好请教一下这三位先生,他们都是有着大智慧之人。”

朱允熞暗暗撇了撇嘴,心说有大智慧不假,但智慧也分很多种。

面子还是给的,他清了清嗓子,谦虚说道:“允熞见过三位先生。”

“皇孙殿下客气了。”方孝孺道:“皇孙殿下的天资聪慧,超胜常人,七岁所做的诗,便已令在下汗颜。”

齐泰也道:“不错!四皇孙所做诗篇,当真是千古名句。”

黄子澄道:“皇孙殿下之诗,令在下眼界大开!如此胸怀,如此气魄,我等佩服之至!”

朱允熞一愣。

好家伙,这消息也传的太快了吧?

话说回来,自己“作诗”的时候,除了老朱之外,不是只有一个太监在场吗?

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三位先生,你们怎么知道我的诗?”

方孝孺笑道:“四皇孙还不知道吧?陛下已经令人将你的诗刊发,现在整个应天府的读书人都知道了,无不惊叹此诗高绝,四皇孙年仅七岁,就能写出如此诗作,当真绝世天才!”

朱允熞凌乱了。

明明只是想要应付一下老朱,

闹得整个应天府的读书人都知道了?

事情似乎有点大啊!

朱允炆的消息反而没有这么灵通,他一直呆在府中,不曾出门。

老朱将刊发的诗送往应天府各处,却唯独没有已故太子府。

毕竟,这是朱允熞的家。

听到三位先生都这般说,他不惊好奇道:“四弟写了什么诗,让三位先生这般先叹,我这个哥哥,却还不知道呢。”

吕氏也十分好奇。

齐泰开口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真是好诗啊!想来也只有陛下的皇孙,才能写出如此豪气的诗篇!”

轰!

朱允炆脑海内如遭雷击一般,呆立在那里。

半响,喃喃道:“这真是四弟所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