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陈国(2 / 2)

袁术天下 银苑书生 0 字 10个月前

“待等主公征发徭役,在谯构筑起大城之后,再施此计也不迟。”

袁术诧异,心说你想今后对付刘宠,那以后再提此事啊,现在跟我扯什么劲?

“周边诸郡疲敝,此地惟有陈国丰殷粮足,主公,既已定下心思要在谯县修葺筑城,何不与那刘宠交好,待等将来时机一到,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啊!”

好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良策。

兵法有云,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最次伐兵,最下攻城。

“既如此…”

袁术捋须沉思数匝,抬起头来之时,双眼发光的说道:“公台,不如我就不去谯县了,就在这陈国驻扎下兵马,就在…之前说过的武平,筑造新城如何?”

武平与谯县十分相近,几乎就是出郡县界限,就能分别抵达这两地,由此可见,这两县距离有多近。

若是平常,这屯兵之地选择安置在哪里都无所谓,但现在那刘宠为陈王,自然不会光看着你屯兵在自己郡县内而没有任何反应,何况他手底下还有十万众的军势。

陈宫苦笑,幸好之前主公的决定还没有广为传扬出去,不然朝令夕改…,不知他人怎样看待主公,自己心底可是一阵阵的愕然呢。

接着陈宫暗自想到刘宠那样的兵势虽然听着十分浩大,但仅凭一郡之地能供养的起精锐之师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十万大军无非是一些拿着锄头、木棍的百姓,少有真正的军士。

心底寻思起计谋来,陈宫遂点点头,答了一个字,“可”。

陈宫是如此想着,与此同时,袁术心下也在暗忖,术称帝之时,有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

这句话并非出现在袁术称帝之时,而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不知从哪里流传出来的一句谶语。

武帝刘彻就感叹过“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公孙述和光武帝也为此进行激烈的讨论,另外在当世,有女巫道人对李傕道:“涂即途也,当涂高者,阙也。傕同阙,另极高之人谓之傕。”

而在后,许芝那句“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让曹丕心花怒放,然后就篡了汉称了帝。

结局如何,那是相当凄惨,曹操一手建立起来的曹魏政权被司马氏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李代桃僵、借尸还魂,反客为主了。

袁术称帝之前,一直认为袁姓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以为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说的就是自己,故而他这一位袁术获得玉玺后,便有了称帝的野心和意图。

称王称霸,既然都已经加入到了逐鹿天下的战斗中,袁术对于将来事没有一丁点考虑那是不可能的。

一个国家的政治权利中心,京都京城设立在哪里,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

目前来看,寿春虽为楚之故都,但靠近江东而远离河北、中原,这样的地利劣势,在统一天下之际,让寿春与其他大城相比较起来,显得非常不利,根本就承担不了这么一个重要职责。

曹操曾经定都许昌,甚至将献帝都给迁过去居住,由此可见,在中原这一片大地上,除去两汉的洛阳、长安之外,在过滤掉邺、襄阳等这样偏安一隅的都市,与许昌相距不甚远的陈国,的确可以作为自己将来的京畿所在。

何况虽然陈国郡县面积较小,但滨临陈留、颍川、汝南、谯郡诸多郡县,实际上已经占有了先天优势。

交通发达,修起道路来从此便可征讨各路诸侯,相比等着他们来讨伐自己,袁术更倾向于先发制人。

最后一点,汝南汝阳是袁术的家乡,出了陈国一步距离就能抵达,这样的地利优势自己不加利用的话,岂不浪费了上天对自己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