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全性命韦端上书(2 / 2)

李开见马超又令亲军保护自己,大是感动,下拜道:“主公厚恩,开必死命相报!”

马超随手扶起,缓缓道:“但我有一言文优谨记!”

李开正色道:“主公请讲,开万死不辞!”

马超脸色转厉,沉声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说到这里一顿,双目直视李开,接着道:“文优到延寿后,我军共有大军两万余,其中精锐骑军近八千,西域诸国安能抗衡?所以进军之后,凡胡人而无官引者,杀无赦!凡抗拒不降者,杀无赦!定要杀的西域夷狄心惊胆裂,望风逃窜!如此,我军才能暂无后顾之忧,否则仅敦煌一地,至少得留军三万才能维持稳定。哪里还有余力讨伐韩遂、经略雍凉?更不要说东窥中原了。文优可能办到?”

李开听得冷汗直冒,拱手嗫嚅答道:”李开遵命!“然后又小声说道:”主公,如此。。。杀戮,恐非仁义之师所为也。“

马超见李开对自己的震慑计划有些许抵触,想解释,但一时半会儿哪里说的清楚?咂摸一会儿,马超转身背对李开,厉声道:”自有汉以来,多少大汉子民丧命在异族的铁蹄马刀之下?!多少妇孺被掳掠为奴?!多少粮食牲畜被洗劫一空?!仁义之师?!异族对我大汉讲仁义了吗?!若稍存善心,则我军一退,其必反之!似此连番征战,导致生灵涂炭!百姓何辜?!李文优!你可听见万千大汉百姓在天之灵正在泣血哭号?!“

李开听罢,双膝跪地,惭愧道:”多谢主公教诲!开明白该怎么做了。此去玉门关,定杀的胡人丧胆!“

马超抬手扶起李开,道:”文优明白就好。似此夷狄,定要将其杀的惶惶不可终日,等局势稳定后,再以怀柔之策拉拢之,其安敢不从?你回武威后先歇息一天,然后直接领军出发,不必辞行了,我准你便宜行事之权。“说完返回案几坐下,又问李开道:”给钟繇的书信写好了吗?“

李开答道:”已令梁方亲自进姑臧城,找韦端用印。“

马超点点头,道:”嗯,梁方回来后,即刻遣快马携书信急报钟繇。“

第二天,马超扶马腾棺椁回到武威,马休、马铁扶棺大哭,武威百姓无不垂泪,进府后又是一阵痛哭,然后设灵堂拜祭,马超对这些一窍不通,全权托付给李迪处理。。。

十余日后,长安城,司隶校尉钟繇将一封书信轻轻置于案上,起身来回踱步,心中暗思:“若从韦端所请,马超何人能制?若不从,如何安抚马超?没想到韩文约如此胆大妄为!这让我如何是好?”左右寻思无计,便令人携书报曹操定夺。

金城郡,韩遂大营。

韩遂居中而坐,下面站着成公英、杨秋、候选等将,正在议事。

成公英出列跪拜道:“英谋划失当,请主公责罚!”

韩遂面沉如铁,冷冷道:“起来吧,现在责罚你又有何用?”说罢面对众人又道:“朝廷旨意不日便到,诸位有何良策?”

杨秋等低头不语,心里各自盘算得失,一时帐内落针可闻。

韩遂大怒,阴沉着脸说道:“围杀马腾,你等皆有参与。。。”

杨秋等闻言一惊,暗骂不已,同时心下大悔。

无奈之下,一起出列拱手道:”我等愿随将军,请将军下令!“

韩遂闻言,面色稍霁,挥手令众人免礼,沉声说道:”诸位无需忧虑,只要我等齐心戮力,可聚大军五万余,何惧马超小儿?!若败马超,朝廷绝不会再追究此事,诸位加官进爵指日可待!“

众人心想也是,只要击败马超,还有何罪?万事无忧啊!又都心下大定,纷纷商议如何行事。。。

武威城,马腾丧事已毕。

中军大帐内,诸将林立,马休、马铁正大声请令。

马超一阵头大,武威拢共只有万余兵马,怎么打?但又不能直接拒绝二弟,思虑半晌,缓缓对众将说道:“父仇不共戴天,我誓灭韩贼!但其拥兵数万,且盘踞金城日久,而我大军尚在延寿,武威兵不满万,如今朝廷明旨未下,怎能轻举妄动?再者为将不可因怒兴师,何不等敦煌平定后,大军聚齐,一举击破韩贼?!”

马休正待出言,马超挥手制止,看着马休,正色道:”休弟之心为兄岂能不知?且稍安勿躁!“马休不敢再言。

马超继续说道:”现今粮草丰足,且夏收将至,我意再征兵一万,骑步各半,趁西征大军未回之隙,严加训练!你等有何异议?“

马铁道:”大兄,弟请令掌征兵之事。“

马超点点头,道:”我意正是由你掌此事,等西征大军回返,就令你领新军骑军两千,步军六千驻军敦煌,暂领太守,督武威以西三郡军事,你可敢接令?“

马铁大感振奋,正欲接令,但一想骑步军只有八千,心下惴惴,嗫嚅道:”大兄,敦煌地处边陲,小弟听闻西域混乱,八千之众恐不能。。。“说着低下头,偷眼看马超,见其没有发怒,接着道:”小弟纵死无妨,但恐误了兄长大事。“

马超闻言心下大喜,暗想:”马铁能想到这些,说明不是莽撞之人,这我就放心多了。“想到这里,淡然对马铁道:”不用担忧,如果我所料不差,你兵到敦煌之后,西域诸国定然望风而避,绝不敢与你对敌。你只需多筑坞堡,召集百姓屯田即可。”

马铁虽不明所以,但认定兄长不会害自己,遂欣然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