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收晋阳高干归降(2 / 2)

法正拱手答道:“曹军虽有数十万,但我军破之不难,就看使君如何决断。”

高干愕然,道:“此话怎讲?”

法正道:“雍凉征兵之法,想必使君有所耳闻,曹操统兵十余万不假,但我家主公挥手亦可得雄兵十万,岂不足敌?”

说完直视高干,见其沉吟不语,继续道:“然我家主公体恤百姓,不忍征之,若此时使君统并州大军经河东,渡河水直抵函谷,则泼天之功唾手可得!只看使君如何决断。”

高干倒吸一口凉气,暗思:“法正所言,也不无道理,若不从之,庞德定然来攻,函谷关尚且数日便破,何况晋阳!也罢!所谓富贵险中求!”思及此,遂扬声道:“闻先生所言,如醍醐灌顶!先前言语得罪,望先生海涵!”

法正心下大喜!却面色如常道:“使君真乃俊杰之士也!我家主公有言,若使君来投,仍为并州刺史,且上表加使君关内侯!”

高干大喜!问道:“听闻大将军编练军卒之法甚妙,不知并州军是否亦依法行之?”

法正道:“此乃我军惯例,以确保大军战力。不知并州有军几何?”

高干道:“并州共计大军八万余人,其中骑兵万人。”

法正闻言,略微思忖,道:“既如此,使君可令一将引骑兵先行前往函谷,步军则由杨将军整编之,稍加整训,即令文惠兄统之亦前往函谷,一并归于大将军麾下。”

高干见法正并未言及让自己领军,心下微感不悦,遂以目视高柔。

高柔会意,拱手向法正问道:“听闻大将军治下,乃行文武分治之策,是否确有其事?”

法正闻言,心下亦暗自警惕,斟酌片刻,缓声道:“正是如此,我军不止军政分开,且全军军粮皆由杨奇将军掌管,按月发放。饷银辎重等由长史李公拨付。军法统归陈克将军行之。各州郡刺史郡守只论民政。诸多事物,使君日后自知。”

高干心下惴惴,强自笑道:“先生远来疲惫,先歇息片刻,再议不迟。”

法正明了其意,闻言拱手辞出,随亲兵前往客室歇息。

高干估摸法正走远,转头对高柔道:“若投马超,为刺史则无兵权,为将则无治权,从此受制于人,永无出头之日也!文惠以为何如?”

高柔心下了然,微笑道:“莫非投曹操便不是受制于人?再者,弟实不知兄长所谓出头是何意?”

见高干讪讪不语,遂接着道:“兄长试想,在大将军治下为文官,则无需担忧武将分权,为将,则不惧文官掣肘,正是我辈用武之地!兄长万不可错失良机!”

高干闻言大悟!思忖半晌后,起身道:“文惠大才!可为并州刺史,为兄决意为将!你我兄弟互助,定可成就一番功业!”高柔应允拜谢。

高干遂决意归降。下令设宴款待法正,并邀请庞德领兵入城。

席间提及自己愿意为将及高柔为并州刺史之事,法正沉吟道:“此事还需大将军示下,使君何不亲自统军前往函谷问之?”

高干见法正并不轻言许诺,大喜!自思马超果然诚心见用。

数日后,庞德兵到,高干亲往迎接,见河西大军阵列森严,行进间杀气腾腾,暗自心惊之余,倍感庆幸,自此心悦诚服。

见到庞德后,高干先拱手施礼,庞德见之,急下马还礼,道:“有劳使君亲迎,德愧不敢当!”

高干自思:“庞德官居镇北将军,仍不骄不躁。足见马超非同一般!”想到这里,大笑道:“庞将军请入城,歇息片刻后,再议事不迟。”

庞德正色道:“不瞒使君,函谷军情如火,片刻俄延不得,请使君即刻领骑兵先行!”

高干闻言,亦肃容道:“请庞将军放心!并州骑兵早已集结待命,容干为将军接风后,即刻发兵!”

庞德暗觉不耐,恰待推拒,旁边高柔道:“庞将军之言是也!曹操数日之前已统兵急奔河洛,兄长万不可俄延!”

高干然之,致歉庞德之后,即刻下令大军开拔。

高柔接庞德、杨兆等入城,设宴款待,商议整编步卒之事。

散席之后,法正急修书发往长安,请李迪抽调吏员赴并州协助高柔,并拨付粮草。另遣人前往函谷,请令大军行止,并附书建言挥军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