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怜百姓阎柔易帜(2 / 2)

阎柔道:“柔只求百姓安宁,不敢居功!”言毕,催促高干即刻发兵!

高干遂分兵一半留守大营,自领五千大军,随阎柔直奔代县。

比及赶至,天色已晚,阎柔亲自出马,唤开城门,高干大军随即入城。

阎柔下令紧守四门,不得懈怠!然后请高干入府衙叙话。

高干尚未就坐,便出言问道:“校尉可知轲比能粮草屯于何处?”

阎柔知其心急,也不客套,直接答道:“将军有所不知,蛮夷粮草皆随身携带,故无需屯放。”

高干暗恼,又道:“本将欲趁夜突袭轲比能,校尉可知其大帐所在?”

阎柔道:“将军稍安勿躁,且听柔一言。将军所部不过数千,即便突袭之,能奈轲比能何?不如遣人知会杨将军,约定时日后,两面夹攻,破之必矣!”

高干思之亦然,遂遣人飞报杨兆,又传令后军即刻拔营,于代县取齐!

杨兆军大营,众将颓然站立,法正低头沉思。杨兆来回踱步,焦躁不已,大骂轲比能不止!

半晌后,杨兆见仍无人出言,遂问法正道:“军师可思得甚妙计?”

法正见问,苦笑摇头。

杨兆大怒!恨恨道:“轲比能屯兵白登,阎柔拒守代县,皆急切不可下!不如进军上谷!诸位以为如何?”

法正道:“不可!攻打上谷,固然乃轲比能所必救,然将军安知上谷有兵几何?若被拒守,轲比能再领大军掩至,如之奈何?”

杨兆思之亦然,一时无计可施,不由暴怒,拍案大叫!

忽亲军入见,言称高干将军遣人急报!

杨兆暗惊,急令唤入!一问之下,顿时大喜!谓法正道:“代县已得,轲比能死期将至矣!军师以为,何时进攻?”

法正闻报亦喜不自胜,答道:“可传令高将军,但见我军猛攻轲比能之日,便是其进兵之时!”

杨兆遂打发报信军士歇息,另遣快马传令高干。然后细问法正究竟何时进兵。

法正道:“我军久攻不下,军士俱已疲乏,不如歇息一日,一则知会高将军,再则养精蓄锐,三则可稍怠轲比能军心。待次日天明,骤然猛攻之!”

杨兆大喜从之。

白登大营,轲比能纳罕不已,自忖道:“汉军今日为何不来?莫非久攻不下,转而绕路进攻上谷?”思及此,遂急令探马前往哨探。

少时,探马回报,汉军皆在营中歇息,并未分兵。

轲比能疑心大起,一时思之不透,暗道:“汉军许是固守待援,暂且不必理会。几日后,本单于便回军上谷,届时令掳掠之百姓为后军,即便汉军骁勇,又如何得过?”遂觉心定,传令大军安心拒守。

次日辰时,轲比能酣睡方醒,忽闻寨外鼓声震天,知是汉军又来,遂不以为意,令亲随送上饭食。

少时,酒菜已就,轲比能不紧不慢,食用完毕后,便领亲随立于高埠处观战。

但见汉军皆弃却马匹,列步军大阵,蜂拥而来,鲜卑大军奋力抵挡。

轲比能见此,面露微笑,忖道:“寨外路狭,便是十万大军,又能奈我何?”

正观战时,忽闻后方鼓声大起,轲比能急回身看时,万余骑兵已掩至寨前,当先一杆大旗,迎风招飙,上书“安汉将军高”。轲比能大骇!急令迎敌!

高干所部,被阎柔拒守多日,早已憋闷不已,今日临阵,无不奋勇冲杀,转瞬之间,鲜卑后寨已破。

万余骑兵横冲直撞,挡者披靡!鲜卑军措手不及,皆无战心,四散逃命。

轲比能大惊失色!急引亲随,弃寨而走。

鲜卑军顿时大溃!纷纷夺路奔逃!

杨兆统大军随后跟进,下令尽皆斩之!

张横一马当先,杀入大寨,刀起处无一合之将。

是役,杨兆大军斩首三万余级,余者逃散。

轲比能领数百亲随,一路打马狂奔,眼见追兵渐远,不由暗松一口气,忽前方一彪军拦路,为首一将,乃阎柔也!

轲比能大惊!喝问道:“阎校尉怎得在此?”言毕,猛省!暗道:“汉人果不可信!”

只听阎柔扬声道:“柔恭候单于多时了!”

轲比能怒火攻心,提刀纵马,直取阎柔!不想,未及近身,便连人带马跌入陷坑。阎柔军一拥而上,捆绑结实!后面众亲随料不能敌,皆跪地请降。

白登,汉军大营,杨兆愁眉不展,谓法正道:“如今代郡数十万百姓衣食无着,军师可有良策?”

法正皱眉道:“为今之计,只能下令候选将军火速运送粮草救济!”

堂下王双道:“将军,此间多为异族之人,何需救助?依末将之见,不如即刻挥军范阳,取袁尚首级,献于大将军!”

杨兆大怒!斥退王双,令其即刻领军前往雁门运粮!王双不明所以,悻悻而去。

法正沉吟道:“将军,代郡之事非我等能决,须即刻禀告大将军!”

杨兆然之,遂遣人急奔长安。忽亲军报说,阎柔擒轲比能来献。

杨兆大喜!令请阎柔入内叙话,将轲比能一干人等尽数斩首!

少顷,阎柔入见,拱手施礼,拜道:“罪将阎柔,见过安北将军!”

杨兆忙不迭上前扶起,大笑道:“前日各为其主,阎校尉何罪之有?”言毕,扶起阎柔,延之上坐。

阎柔逊谢道:“安北将军雅量,柔感佩莫名!”

杨兆道:“阎校尉无需如此,倒是校尉久居代郡,不知有何安民之策?”

阎柔见问,大感意外,忙拱手道:“将军一片爱民之心,柔代百姓谢过!此事看似艰难,但若粮草足够,并不难为!”

杨兆喜道:“既然如此,安民诸事便拜托阎校尉,校尉但请放心,粮草无需在意,旬日便到!”

阎柔大喜!欣然从之。

杨兆随即传令大军分兵围剿代郡鲜卑军残部,又遣人持轲比能首级,传报上谷:“降则免死!不然,大军到日,满城尽屠!”

十余日后,王双押送粮草抵达代县,杨兆令尽数接济百姓。

众百姓大悦,尽皆跪伏于地,泣拜大将军恩德,自此,代郡民心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