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节续佳偶马远明志(2 / 2)

少时,辛宪英至,见礼司马徽后,问辛毗道:“不知父亲何事见召?”

辛毗见问,喟叹半晌不能答,遂目视司马徽。

司马徽见状,轻咳一声道:“此为佐治家事,老夫岂能置喙?”言毕,竟起身拱手辞去。

辛毗心下大骂,踟蹰良久后,谓辛宪英道:“司马德操特来提亲,未知我儿意下如何?”

辛宪英闻说,暗忖道:“司马徽乃太学山长,竟亲自过府提亲,定为孟起授意!”思及此,芳心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道:“孩儿早已立誓,非文武双全者不嫁,父亲岂不知焉?”

辛毗叹道:“正因此人允文允武,天下无出其右者,且又推拒不得,为父方唤我儿相问。”

辛宪英闻言,心下喜悦,愈发笃定父亲所言之人必为马超,遂出言道:“敢问父亲,何人胆敢出此大言?”

辛毗苦笑道:“此人。。。此人便是唐公!愿以平妻之礼迎亲,我儿意下如何?”

辛宪英心花怒放,却扭捏道:“此事自有父亲做主,孩儿不敢多言。”言毕,竟转身疾步而去。

辛毗张口结舌,讶异不已,忽忆起邺城馆驿,马超治愈其女心疾之事,不由嘀咕道:“莫非于邺城之时,二人便已生情愫?只恐老夫阻挠,故设此计?”念及此,心下大怒道:“果然女生外向,今日方知此言不虚!”恨恨半晌后,又觉好笑,暗自摇摇头,出府直奔太学。

月余后,马超大婚,适逢各州郡主官皆至,自然贺客盈门,热闹非凡。

洞房之内,云雨初歇,马超轻抚娇颜,问道:“邺城邂逅,宪英所言其三究竟为何?”

辛宪英见其仍不忘此事,不由羞喜交加,嗫嚅道:“世人皆言锦马超,昔日妾身见夫君英姿勃发,故而认定。”

马超大笑,心下却一片怅然,盖因其前世其貌不扬之故。

数日后,马超大聚文武,先令众人传阅三省六部之简章,言道:“若有异议,诸公但讲无妨。”

片刻后,众文武议论纷纷,杨阜首先出列,进言道:“此制大妙,阜请行之!”

话音刚落,张既、高柔等皆出言附议。

马超颔首,当即宣读道:“军政、武备二部由孤亲领。”

“加李迪尚书令,封都乡侯,兼领户部尚书。”

“加李开左仆射,封都乡侯,兼领监察院。”

“加杨阜吏部尚书,封都乡侯。”

“加张既大理寺卿,封都乡侯。”

“加法正中书令,封都乡侯,兼领参谋部。”

“加姜叙御史大夫,封都乡侯。”

“加马钧将作大匠,封都亭侯,兼领工部尚书。”

“加杨奇云麾将军,封都亭侯,兼领后勤部。”

“加陈克忠武将军,封都亭侯,都督三军军法事。”

“加诸葛亮黄门侍郎,兼领军政部参议。”

“加王达兵部左侍郎,加法衍兵部右侍郎。”

“迁赵昂为凉州刺史,杜畿为雍州刺史,孙乾为肃州刺史。”

“迁糜竺为京兆尹,陈震为河东太守。”

步度根、刘封、袁氏及公孙兄弟封都乡侯,领武散官。一众文武皆有封赏。

宣读完毕后,众文武下拜叩谢,马超令免礼,传令设宴。

散席后,姜叙府上人满为患,各州郡新任刺史、郡守等皆请调吏员。。。

晚间,马超回府,未及坐定,仆从即入内禀报,言称二公子远求见。

马超唤入,问之道:“远儿何事求见?”

马远恭敬叩首后,答道:“孩儿愿师从德衡公,请父亲允准!”

马超闻言讶然,自思道:“怪不得这小子对学文习武都不上心,原来喜欢手艺活,如果在后世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现在是汉末啊!要是我儿子去当匠人,还不让曹操、孙策笑掉大牙?!再说这小子也太没志气了吧!”思及此,遂不悦道:“此事可曾对你娘亲提及?”

马远道:“若非娘亲允准,孩儿岂敢求见父亲?”

马超见说一窒,略作思忖后,道:“眼下德衡远在辽西,远儿尚且年幼,如何去得?再者,你既已立志师从德衡,须得精通术数算学,可于长安先寻精于此道者习之,待德衡回返长安时,再议此事不迟。”言毕,挥手令马远退下。

马远本以为父亲定然大发雷霆,不想竟得其首肯,顿时欣喜不已,再次叩首后,雀跃而去。

马超暗自摇头,径往寻杨氏问道:“方才远儿来见,竟欲师从德衡,并言称娘子已然允准,可有此事?”

杨氏点头,正色道:“靖儿沉稳,秋儿勇猛,祺儿乖巧,云儿尚在襁褓之中。独远儿自幼寡言,唯喜将作之事,妾身思及夫君首重匠人,故而允之。莫非夫君以为不妥?”

马超见其神色郑重,忽生调侃之意,遂沉声道:“为夫身为唐公,远儿便为公子,若从事将作,岂非贻笑大方?”

杨氏见说,连声道:“妾身虑事不周,这便唤远儿责之。”言毕,便欲令仆妇往传马远。

马超扯住杨氏,道:“此事娘子已然允准,即便唤远儿责之又能如何?”

杨氏着慌,急声道:“似此为之奈何?”

马超见此,忍俊不禁,笑道:“娘子宽心,方才乃戏言耳!为夫已为远儿觅得良师,此人眼下便在长安,且机关之学恐不下德衡!”

杨氏闻言,本欲嗔怪,忽闻马超后语,忙问道:“夫君所言何人?”

马超道:“孔明之妻黄氏也!但为夫不便前往,故此事尚需娘子亲往求之。”

杨氏然之,自思明日便携子过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