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节暂休兵綦毋炼铁(2 / 2)

马超闻说愕然,忖道:“这可是唐朝的战刀样式啊!怎么可能没用?难道是我把尺寸搞错了?”思及此,即起身下堂,取过图纸,比划道:“此刀笔直,刃长四尺五寸,类似环首刀,但其柄长一尺,便于双手执握,背厚三分,刃宽一寸三分,更利于劈砍,德衡何云无用?!”

马钧微微摇头,拱手道:“此横刀与环首刀大同小异,然威力并不及环首刀,主公造之何益?”

马超一时懵然,反问道:“实物并未造出,德衡岂能妄下结论?”

马钧道:“此刀刃宽不及环首刀,大力劈砍恐易折断,故钧断言其无用!”

马超闻之,抚额沉吟道:“没道理啊!要真是这样,唐朝就不会装备横刀,更不可能战力甲于天下,成为世界的中心,难道还有别的什么原因?”一时间,苦思冥想,始终不得要领。

众工部官员见马超骤然陷入沉思,间或低语几句,却听不真切,又不敢出言问询,只能木然呆立。

良久后,见马超仍闭目不语,丁禄低声出言道:“主公,午时将至。。。”

马超闻言惊醒,嘴里仍喃喃自语,忽又拍案而起!

丁禄及众官员遽然大惊,继而面面相觑,莫名其妙!

马超亦觉失态,遂轻咳一声,问众官员道:“你等何人署理冶铁匠作?”

一人忙出列下拜,拱手道:“回禀唐公,冶铁锻造均为小人主理。”

马超见其自称小人,不由暗暗皱眉,挥手令其起身,和声道:“观你衣着,当为工部员外郎,岂能以小人自称?未知先生高姓大名?”

那人闻言,受宠若惊,复又下拜,却语无伦次。

马钧见之,遂出列答道:“此人名綦毋烈,冀州广平襄国人氏,闻唐公招贤令,故于年后,举家迁入长安,因颇善冶炼,报备叔明公后,除工部员外郎,主理锻造事宜。”

马超心下暗喜,趋步下堂,将之扶起,手把其臂,微笑道:“先生不必多礼!”

綦毋烈世代为匠,于广平豪族张氏为仆,自入长安后,备受礼遇,本就诚惶诚恐,今见马超亲抚其臂,心下愈发忐忑,竟强自跪地,颤声道:“烈仆役出身,不敢当唐公先生之称!”

马超闻之,不由暗觉恻然,忖道:“綦毋烈这样的人才就相当于后世的科学家,没想到社会地位竟然比寻常百姓还低!要知道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啊!看来光招贤令和成立工部还不够,一定得从根本上改变工匠地位!”思及此,遂令綦毋烈起身,继而回身坐定,肃容道:“于孤眼里,诸位皆为栋梁之才!功绩不下将相!日后切勿妄自菲薄,更不可以仆役自居!”

众人闻言,感激涕零,下拜叩谢。

马超令众人散去,留马钧、綦毋烈二人,起身道:“德衡言称横刀无用,只因刀身材质所限,若能冶炼出更强韧之钢铁,此刀威力定胜环首刀数倍!”

马钧见说,拱手道:“若依材质而言,须用百锻钢方可,然费时费力,装备全军恐需数十年之久!”

马超闻之,微微点头,却不答话,转身目视綦毋烈,问之道:“孤以为,匠作司冶铁手法或可改进,不知烈公有何妙法?”

綦毋烈见问,即闭目思忖,半晌后,拱手道:“烈已思及一法,然尚需验试,明日再回报唐公!”言毕,竟似急不可耐,转身欲行。

马超忙唤住,言道:“孤欲随往一观,烈公意下如何?”

綦毋烈随口答道:“唐公随意!”说话间,已步出工部大堂,拔腿急奔而去!

丁禄怪之道:“此人前恭后倨,无礼之甚也!”

马超洒然而笑,并不予理会,引马钧亦奔匠作司而去。

方始入内,便觉热浪扑面而来,虽春寒未退,然百余匠人皆汗流浃背,赤膊劳作。马超亦觉燥热,遂解袍服,递于丁禄,上前细观。

但见綦毋烈取生熟铁条各一,投于炉内煅烧,却立于炉前静等。马超相隔数步,已觉热气灼面,然綦毋烈犹若无事,双目紧盯炉内陶土范,纹丝不动!

马超暗自钦佩,忖道:“这就是工匠精神啊!綦毋烈该不会像干将、莫邪那样投身火炉吧!那我可就亏大了。。。可惜我对冶铁一窍不通,干着急,却帮不上忙!”边胡思乱想,边静立等待。

半晌后,綦毋烈取出陶土范,以铁钎插入搅拌数次,复又投入炉中,长叹一声,颓然蹲坐,闭目苦思。。。

马超不明所以,见綦毋烈良久不动,遂令马钧将之唤出匠作司,问之道:“烈公有何难决之事?”

綦毋烈见问,忙下拜道:“烈愚钝,有负唐公厚望!”

马超见其复又恭敬有加,不觉愕然,心道:“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科学怪人?对我忽冷忽热的,换做暴躁昏聩的人,早把你拉出去砍了!”面上却含笑道:“烈公请起,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何不将疑难之处说于孤等?群策群力岂非胜于烈公独自揣摩?”

綦毋烈见说,稍作斟酌后,便将现下所采用之炒钢百炼法讲述一遍,并直言其利弊,譬如生铁脆硬易折,熟铁则软而无用等。

马超虽似懂非懂,但仍凝神静听。

綦毋烈讲解完毕后,拱手又道:“鉴于此,烈欲将生铁、熟铁同范盛之,待其融为汁水,再混合均匀,即得精钢也!然验试之下,生铁已融,熟铁只略软化而已,烈苦思无计,还请唐公恕罪!”

马超示意无妨,寻思亦无良策,遂令綦毋烈不必忧急,可反复验试,或许另辟蹊径,然后便引丁禄回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