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节论战事用人不疑(2 / 2)

李开、诸葛亮早立于门前相候,见马超至,急引入正堂,见礼毕,李开当先出言道:“主公,细作来报,曹操已于月前病逝!由其子曹丕继位,现已迁都彭城,改名中州,全力仿效主公理政治军之法,设立青州、兖州、豫州三大军团,由臧霸、张辽、司马懿出任军团主将,并于十日前,令曹真、徐晃等将统徐州新军十五万,进驻南阳,欲约合周瑜所部,共攻武关!届时恐不下三十万大军,还请主公早作打算!”

马超闻知曹操病逝,心下一喜,再闻曹丕已然顺利继位,顿时眉心暗皱,待听闻司马懿又受重用,竟出任豫州军团主将时,不由暗生警惕,遂假作细观信报,心下却暗忖道:“曹丕虽然名头没有他爹大,其实更不好对付!这不,上台就迁都,用行话说,就是加大战略纵深,再学我推行三省六部之制,然后启用司马懿,竟然交给他十五万大军,并统领南阳于禁残部,这份信任也没谁了!加上周瑜的十万水军,足足三十万大军啊!也不知道魏延挡不挡得住,毕竟武关只有十二万兵力,要是又跟前两次一样,两败俱伤,问题还不算太大,可万一中了周瑜、司马懿的诡计,把武关给弄丢了,那可就不好玩了。。。”

诸葛亮见马超半晌不语,遂进言道:“主公,武关易守难攻,更兼魏文长骁勇有智,只需令其拒关固守,量无大碍!眼下曹操新亡,曹丕执政未稳,加之即将入冬,河水浅窄处必然封冻,故亮以为,我军当趁此良机,全力攻伐中原!一旦庞令名突入河南,或张隽乂击破虎牢,南阳纵有百万大军,又能如何?”

马超闻言省悟,微微颔首,却转谓李开道:“孤以为,孔明所言在理,未知文优意下如何?”

李开稍作思忖,躬身道:“此议甚妙,开并无异议。”

马超见说,即令军务省行文,传令魏延固守武关;冀州军团寻机进军河南,河东焦炳部亦归于庞德节制;司州军团则攻打虎牢关;并责令户部、兵部协同调度粮草军甲及兵员补充事宜!

李开、诸葛亮拱手应命,正欲辞出时,忽见丁禄疾奔而入,大呼道:“主公,武关急报!”言毕,抢步上前,双手呈上书信。

马超览毕,示意丁禄递于李开、诸葛亮,继而闭目沉思不语。

二人忙接过,侧目共览之,继而对视一眼后,李开上前一步,出言道:“主公,军报言称周瑜退兵,想必乃黄汉升已然攻破夷陵之故,如此一来,荆北不日可定矣!自此江北魏军固然再无援手,但因南阳司马懿所部兵力众多,故开以为,当作速传令魏延,令其回兵固守武关,再令庞德、张郃全力攻打中原!”

马超见说,一时难以决断,闭目寻思道:“李开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是信息传递实在是太慢了,现在魏延既然已经出兵了,那就肯定有他的打算,然而我这边什么都不知道,只有十几天前的军报,鬼知道这段时间又发生了什么?所以这命令不能下,可是司马懿不是一般人,又有兵力优势,魏延不一定弄的过呀。。。”念及此,顿时双眉紧锁,沉吟不语。

诸葛亮见此,略作斟酌,缓声进言道:“文优公所言极是,主公可从之!”

马超闻之,摇头道:“兵法有云,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况昔日孤曾明令魏延镇守武关,自主攻防乎?”

诸葛亮闻说默然,片刻后,躬身道:“魏文长自出任武关守将以来,大战数场,虽功勋卓著,却皆为惨胜之局,且未得寸土!依其桀骜自矜之性,岂能甘心?加之此番周瑜退兵,又有主公继发之十万大军在手,其安能不生全力出击之念?然司马懿谋深智远、善晓兵机,曹操尚且忌之,况常人乎?故亮恳请主公依从文优公之言,令魏延固守武关!”

马超见说,暗忖道:“听诸葛亮这意思,还是对魏延不放心啊!看来这俩人注定八字不合,也有可能是诸葛亮天生谨慎,看不惯魏延的作风,可是古代战争一般都是出兵前定下大方向,后面全凭主将临阵决断,这就是历史上凡是由老大遥控的战争,大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所以不管怎么样,这命令我肯定是不能下的,但是我该怎么说服李开和诸葛亮呢?”思及此,顿生焦躁之意,索性心下一横,出言道:“孔明所言虽在理,但孤已委任魏延总摄武关战事,所谓用人不疑,且眼下战端已启,孤岂能凭借臆测下令?是故,孤欲亲统近卫军往援南阳!如此一来,岂非两全其美?”

二人闻之,顿时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