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捕奴与买奴1(2 / 2)

功盖三分国 阳懿 0 字 10个月前

历史上,许多新建立的朝代,都是沿袭着旧朝的制度。

譬如,汉承秦制,唐沿隋制等等。

这种沿袭旧朝的制度,不能说不好。

毕竟,沿袭旧朝制度,总好过品盲人摸象的摸索新的制度不是?

只是,郝梦脑海中有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模糊记忆”,知道稍微好一点的、适应现在社会的一套朝廷制度,为何还要沿袭大汉帝国的旧制度?

……

“孤意,晋国王庭,当设为六部:礼部、户部、兵部、吏部、刑部、工部。”郝梦说着。

话音刚落,底下百官便有人低头接耳着:“这不是周朝旧制么?”

朝廷的中央行政机构划分为六部,还真就是周朝时确立的。

只是到了秦汉之时,六部的职能才被所谓三公九卿所掌握。隋唐时虽恢复了六部,却不是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而是将六部划分到了三省之一的尚书省门下。

直到明朝时,六部才是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

而这,也正是郝梦想要的。

“礼部,主要掌管:各种礼节祭祀,教化百姓,选拔人才,以及与其他番邦的往来接待。并且,铸印也一并归礼部掌管。”

礼节祭祀,教化百姓,选拔人才等等,这本就是礼部最早就有的主要职权。

特别是选拔人才,在没有科举考试的时代,就全靠礼部来举荐了。当然,虽然有很多人是靠着裙带关系才被举荐的,却也不能否认,举荐制度在秦汉以及之前,还是相当不错。

起码,被举荐之人若没有真才实学,还得有吏部那一道关卡不是?

整个大汉四百年,也不乏有人被举荐为孝廉之后,却一直没有被授予官职的人!

郝梦麾下的许多基层官吏,其实也都是被举荐或者毛遂自荐而来的。只不过,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郝梦还让人对他们进行过考核。

这便是郝梦今后准备实行的科举制度之前身了。

“礼部主官为尚书,另有副官两人,分为左右侍郎。”

“礼部尚书为国丈蔡邕,赐紫服华章。左侍郎为孔融,右侍郎为陶谦,赐红服华章。”

随着近侍宣读了这份封赏诏书,蔡邕、陶谦和孔融,三人及时出列接诏。

……

孔融和陶谦都是昔日的一方诸侯,也都是先后被郝梦逼降的。

早先,为了稳固,郝梦只能将他们二人都打发在青州。虽然他们的官职是一郡太守,做的却是主持屯垦的活儿。

这时,天下大势已定,郝梦也就不怕他们再有二心了。更何况,现在他们也只是礼部的副手,上面还有一位当今有名的大儒在那儿压着呢!

于是,在进爵晋王之前,郝梦就将他们给调回了济南城。

主要还是,这二人做官、做诸侯或许不行,做学问却还是没的说的。

礼部的那些职能,有这些做学问的主持,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礼部之下,又分为五司:礼祭司,教化司,选善司,外交司和铸印司。”

接着,又有近侍宣读着这五司的主官人选。

蔡邕、陶谦、糜竺三人,毕竟是主官,没有那么多精力是事亲为。有了这五司,具体事情便有专人负责了。而老丈人他们,只需要负总则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