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徐庶在行动(2 / 2)

徐庶得到奏报后,立刻下令让习宏回师,同时对沙摩柯部许以钱粮土地,令沙摩柯出兵一千相助,再加上习宏手里的两千人马,配合自己留下的一千预备队,共计四千人,先行出发,救援公安文聘。

同时,徐庶也命李球回军坐守郡治,主持新兵操练,等新兵操练初步完成后,率领新兵作为后军,支援徐庶。

而更南方的零陵郡,潘濬领兵提前占据山地险要之处,挡住了吕岱的进攻。

潘濬这个人,虽然也是文人,但领兵作战的本事可不差。

历史上,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以马良为使者,联络了武陵和零陵的蛮族,以及零陵从事樊伷起兵反叛东吴,响应刘备。

那时候已经投降了东吴的潘濬,率领了五千士卒,非常快速的击破了樊伷,平定了两郡蛮族动乱,剪断了刘备的羽翼。

现在嘛,潘濬可没有理由投降江东,相反,他还有足够的理由跟江东拼命,因此尽管吕岱也算一员名将了,但一时间还真的拿潘濬没办法。

至于吕蒙设想的两路进攻零陵.士燮又不是傻子,他被孙权揍的没办法,不得不听命,但本质上他还是一方诸侯,虽然出兵了,但只是在零陵和交趾的交界处屯兵,对外说粮草不足,实际是按兵不动,坐观胜败。

如果吕岱获胜,那士燮肯定会进兵,瓜分零陵郡。

现在吕岱还没赢呢,士燮才不会用自己的士卒来给江东打工呢。

因此,所谓的两路攻击根本不存在,潘濬也早就察觉到士燮的小心思,所以他一面写信安抚士燮,一边全力防守吕岱的进攻。

零陵的战事,也是陷入了一时间的僵局。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吕蒙又在江陵城下进攻失利,粮草被烧,不得不命令徐盛分兵,留下五千人看住公安,三千人押运粮草北上。

而徐庶,就是在这个时候,领军北上,来到公安城外围。

事实上,这个时候,不管是徐庶,还是吕蒙,又或者是徐盛,都还不知道各自对手的情况如何,这年头的信息传递效率太慢,战况的更新也都需要时间。

所以徐庶现在是不知道吕蒙已经是进攻江陵城失利,被烧毁了粮草的,他依然还以为吕蒙率领大军在进攻公安城,因此一路小心谨慎的行军,争取不让江东大军发现自己的踪迹,同时还得想办法,尽快跟文聘取得联系。

徐庶觉得自己兵少,就没想过跟吕蒙野战,想的是怎么让文聘出城接应自己,然后四千人支援公安,进城死守。

所以,当徐庶派出的探马说,公安城上依然是刘备军的旌旗,但公安城下只有五千人左右在围城时,徐庶当即命令军队暂停前进。

这个突变的情况,让徐庶有点怀疑,所以他先暂停进军,同时派出细作和探马,侦查敌情。

徐庶担心,这是吕蒙已经探知到自己的到来,给自己设下的陷阱。

与此同时,城内的文聘,也在跟张任商量,是不是分出一部分士卒,出城去试探一下敌军.毕竟突然少了三千人围城,别是江东军在搞什么阴谋诡计。

八千人围城的时候,文聘出于谨慎,依然坚守城池,不敢随便行动,但现在只剩下五千人了。

虽然兵力还是处在弱势,但是吧也不是没有一战的可能。

文聘比较担心的就是,徐盛突然少掉的三千人,会不会是有什么计谋,或者是设了什么陷阱,目的就是想引诱自己出城作战。

文聘一向很小心,因此也跟张任商议一下.要不他率领一千人出城试探,张任继续守城。

这样就算有陷阱,张任也能及时接应自己,更不用担心敌军借机攻城。

但张任表示了反对。

哪有一城主将亲身犯险的道理。

纵然要试探敌军的反应,这种事儿也应该自己这个副将来做,文聘身系一城安危,怎么可以亲自出城试探呢。

因此,在张任的强烈要求下,文聘也知道自己作为主将不适合犯险,就决定由张任领兵出城,去试探性的进攻徐盛的营地。

隔天上午,张任就做好了准备,率领一千士卒从东门而出,试探性的进攻徐盛的营寨。

而徐盛的营寨中,确实防备相当的松懈,虽然有些抵抗,但张任只花了很小的代价,就轻易的攻破了徐盛军的大营,营中剩下的士卒,立刻一哄而散。

然后张任就察觉到不对劲了这些守营寨加上溃逃的士卒,加起来都不会超过一千人。

剩下的江东军到哪儿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