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陈仓守将(2 / 2)

诸葛亮也是一阵尴尬。

诸葛这个姓氏,起源其实非常的单一,他就是殷商时期伯益的后裔葛伯,在殷商灭亡后,有一支后裔迁徙到了琅琊诸县安居。

后来这一支葛氏后裔又从琅琊诸县迁徙到琅琊阳都县,可此时的阳都县,已经有了一支葛氏,两支葛氏也不是同一个祖先,不能当成是一个家族。

因此为了区分,就把后来从诸县迁过来的这一支葛氏,称为诸葛氏。

诸葛亮就是这一支的诸葛氏的后裔,而诸葛虔,光凭姓氏就可以确定,跟诸葛亮是同族人。

因为这个时代,除了诸葛亮这一支诸葛氏之外,是没有其他人再姓诸葛的了。

可诸葛亮尴尬的原因在于.他真的不认识这个诸葛虔。

诸葛亮的祖上从诸县迁徙到阳都县,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了,这期间开枝散叶,另立分支的情况太多了,彼此之间的亲属关系也不见得是那么近的。

诸葛亮这一支诸葛氏,祖上是西汉的司隶校尉诸葛丰,非要说的话,跟诸葛诞的那一支还能找到一个共同的祖先诸葛丰,而且时间间隔不远,彼此还能算的上是亲戚.但这个诸葛虔,天知道是诸葛氏哪一支的后人啊。

可如果非要去追溯的话,两人确实可以算是一家人,毕竟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葛伯但那都是快两千年前的事儿了。

“五百年前是一家”这种话,到现在也不过是套近乎的用语而已,谁相信谁傻蛋,更别说两千年前是一家了。

可不熟归不熟,在场的其他人也没要求你诸葛亮跟人家多熟不是么?!

一笔可写不出两个“诸葛”来,好歹也是宗族后人,叙叙旧啥的,说不定这个陈仓道就可以不用打,直接拿下了。

或者实在不行,就装装样子,回头把锅都丢给夏侯楙好了反正夏侯楙倒卖军粮军械这事儿,可是实锤的。

再说了,现在琅琊郡也不在魏国的掌控中了,现在的琅琊郡归东吴管,有诸葛瑾这个大哥照看着呢,诸葛亮也不用担心诸葛虔忧心家族,不肯投降不是么?!

诸葛亮也是没办法,这帮家伙们有些不太好说了。

在场的人,除了张溪是寒门出身,不懂这里面的道道也就罢了.法正,黄权,刘巴,庞统,这四个人全都是世家大族出身的人,居然还在劝自己干这种事儿?!

世家大族,保证家族存续是第一位的,跟你姓什么其实没啥大关系。

诸葛虔也有自己的家族,他既然选择在曹魏出仕,那就说明诸葛虔这一支的家族里,是在曹魏方面下了本钱的.贸然投降大汉,那么诸葛虔这一支的利益,肯定会受到损失的。

这不是诸葛亮这个根本没有任何交集的所谓同族能劝说的动的。

这帮人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但这帮人还非要自己写这个信,想的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劝降。

这个信,诸葛亮是可以写的,无非是叙旧而已。

但以诸葛亮现在的身份地位,给一个还没什么名气的同族写信叙旧,怎么看都觉得不正常.这封信,可以说是叙旧信,但其实也可以说是离间信。

一旦诸葛虔接到了这份信,他拿出来也不是,不拿出来也不是。

拿出来给夏侯楙看,夏侯楙就算表面相信诸葛虔,内心也会有所提防。

可不拿出来给夏侯楙看,那问题就更严重要不是心虚,为啥要私藏书信,还是敌国核心人物的书信?!

这要是诸葛亮再学一下曹操,来个抹书用间的话,那诸葛虔浑身是嘴都解释不清楚。

诸葛虔可不是韩遂,韩遂跟马超是结盟的关系,马超就算再怀疑,也不能拿韩遂怎么样.诸葛虔就是夏侯楙的直接下属,夏侯楙要杀了诸葛虔,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到了那个时候,诸葛虔如果不想死,那只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投降大汉。

另一个是杀了夏侯楙投降大汉。

虽然是好计,但这就等于是让诸葛亮设计坑害自家族人这帮人多少有点不要脸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