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险计(2 / 2)

从右扶风领军一万进发武功县,一开始还打的不错,击退了蜀军对武功县的围攻,杀伤了敌军千余人.但这之后吧,张郃的作战就没有顺利过。

先是后军被围,自己被迫去解围,结果解围也没有能完全成功,只带出来三千多人一万人出发的,如今只剩下六千人左右据守武功县了。

如果自己彻底被张溪堵死在武功县不得寸进的话,那自己就真的输的太难看了。

之前在街亭,张郃已经莫名其妙的输过一次了,这次要是再输.那张郃就真的成了张溪功成名就的垫脚石了。

因此,不管公私,张郃都必须向五丈原进军。

再一个吧张郃觉得,虽然有点困难,但自己的这个计划,也不至于这么粗浅疏漏,还是有点可行性的。

张郃认为,张溪在之前的连番作战之下,损失应该也不算小。

早前张溪带来两万人过来,因为先锋冯习的失误,损失了一千多士卒。

之后张溪领兵围剿王昶率领的后军,虽然围歼了三千多魏军,但自身也不可能没有任何损失。

以蜀军士卒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来看,张郃预计,张溪要想彻底围歼包围圈内的三千魏军,自身至少也得有个两三千人左右的伤亡。

再加上之前张郃再次击溃冯习率领的追击部队,虽然没来得及掩杀,但这年头士卒的组织度就那样,能回到大军营寨内的蜀军士卒,数量也不会太多。

因此,张郃判断,张溪现在的兵力,应该是在一万两千到一万五千人之间。

再结合如今的局势和双方士卒的作战能力对比,张郃判断,张溪是不会轻易对武功县发动攻城的。

毕竟,张溪只要再拖延个七八天的时间就够了,郭淮肯定撑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汉军的个人作战能力又不如张郃带来的魏军,攻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因此张溪只要脑子不糊涂,就根本不可能主动来进攻武功县。

这就给了王昶虚张声势,瞒过张溪的可能。

不攻城的话,只从外表去判断守军形势.别说张郃,就是王昶都有很多办法,让敌军错估守军数量。

至于张溪察觉后,张郃觉得,张溪依然不会去选择攻城的。

毕竟,张溪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拖住张郃,一旦张溪发现张郃从别的山道出发去进攻五丈原,那么他的正确应对,应该是领军去阻截张郃。

张郃终归是绕道,山路也不好走,如果耽搁的时间不长的话,张溪是有可能咬住张郃军,甚至敢在张郃之前回军五丈原,挡住张郃的。

而张郃手里有五千兵马,以双方战斗力的估计,张溪手中至少要有七千甚至一万的兵马,才有足够的把握彻底挡住张郃可张溪一旦抽调这么多兵马的离开武功县的话,就更不可能只凭借三四千人,去进攻有一千多人防守的武功县城了。

只要武功县还在,张郃也不算彻底的断绝后路,不至于落到王昶认为的那种四面夹击的境地的。

当然,如果真的瞒过了张溪,张郃一路行军到五丈原附近都没有被人察觉那剩下的事情,张郃觉得反而不难了。

张郃对自己有信心,当自己手头有五千士卒的时候,五丈原守将除非也是名将,并且有同等兵力以上的军卒,还要抢占地利防守.否则根本挡不住自己的进攻。

但五丈原在汉军看来已经成为了后方,侧翼也有张溪拱卫,因此哪怕作为粮草重点通道,也不太可能在这里安排太多的士卒守卫的.毕竟蜀军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兵力。

因此,以张郃的估计,五丈原应该只有一两千人防御。

这点兵力,张郃又是出其不意的偷袭,就是让张飞那个家伙在五丈原守着,张郃要击破他,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至于击破以后坚守这就不在张郃的考虑范围了。

大丈夫,死则死矣,何须多想?!

本来这种计划,张郃如果不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根本连提都不会提出来。

综上所述,张郃觉得,自己的计划,并不是没有可行性的。

只要能撑过最开始的几天时间,瞒过张溪,或者说击破张溪派出的截击部队,之后就一切顺利了。

风险嘛,肯定是有的,而且张郃也知道风险大。

但为了大魏,为了报答太祖武皇帝的知遇之恩,也为了自己家族的传承和荣耀张郃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反正老爷子今年都五十多了,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高寿了。

拼掉一把老骨头,上报大魏国恩,下显家族传承.何乐而不为呢?!

(本章完)